“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的厦门实践
10月16日,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的厦门实践研讨会在厦门会展中心召开,会议深入总结推广厦门市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提升。
中国教育学会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本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今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学生思想铸魂工作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厦门市教育部门取得了一些区域性整体推进立德树人落细落实的阶段性成果,希望厦门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定推进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坚定一个主心骨,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和德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唱响一个主旋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守好一个主阵地,更加突出和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建强一支主力军,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厦门市教育部门推出《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2020版),为区域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厦门方案”,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强育人方式改革创新,为系统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更多更好的新经验,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近年来,厦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方面,认真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区域性可复制、可推广的阶段性成果。
一、建立一个体系
厦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了大中小幼一体化、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线上线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具有厦门地域特色的德育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总结全市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经验,统筹资源,于2016年全面系统地推进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在全国率先出版面向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丛书,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第二阶段: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在总结第一阶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紧扣新时代新要求,全面系统推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和育人方式改革实践,并逐年深化创建。
2019年,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工作意见》,2020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创建大中小幼一体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三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区域性整体推进、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现在,厦门出版了4册《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丛书,配编了8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 实践育人优秀案例选编》。
二、抓好两支队伍
厦门长期坚持“一手抓思政工作队伍、一手抓学科教育队伍,两手并重”的做法,切实“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一是抓好思政工作队伍建设。首先是突出配足。按照“六个要”的标准,下大力气配齐配好思政课教师。市直属高校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全市大中小学配备了5000多名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
其次是突出培养。坚持每年对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全员培训,常态化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以及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在福建省率先成立高校思政协作中心和高校辅导员协会,形成校际间的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共同体。坚持每年评选出20名高校优秀思政工作者、20名市级优秀思政课教师。目前,全市已培养14名省级、59名市级思政课学科带头人、名师。
再其次是突出激励。建立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和年度考核机制,政府部门在教师工资体系外单独拨付班主任津贴予以保障,每年教师节表扬百名优秀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坊,坊主按照学科带头人的标准考核认定德育学科带头人。加强协同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以湖里区为例,2019年,区教育部门、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开展德育专项培训3场,累计培训184人,提供了136学时的培训课程;此外,在新教师培训等培训项目中也渗透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课程,累计培训181人次,提供了36学时的课程。
湖里区教育部门还根据厦门市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考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组织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学年班主任等级考评工作。经审核统计,全区上一个学年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等级考评奖励总金额达774万余元。
二是抓好学科教育队伍建设。首先,树立“八个任何”的德育理念。即:“任何部门在开展任何工作时首先要想到德育,任何教职工在任何场所都必须起表率作用,任何教职工在任何场所发现任何孩子的闪光点都要给予褒扬,任何教职工在任何场所发现任何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的萌芽点都要给予引导教育”,让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切实发挥学科教师队伍学科育人的主体作用。
其次,开展学科教师全员培训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育的先进理念、优秀做法推广至全员。学科教研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专题讲座、课例研讨和现场指导,提升教师学科育人本领。组织以育人能力提升为基础的教师技能大赛,征集、评选、展示“课程育人·学科育人”优秀课例,以训促练、以案促教。
最后,强化课堂教学评价。修订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重点增加了“课程育人”的要求,促进学科教师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
三、建强三个平台
厦门市把构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3个平台作为实现“三全育人”的主要途径。
一是建强“课程育人”平台。瞄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上好思政课。以“八个相统一”为目标,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探索问题导向教学、情景剧教学、课堂互动教学等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与此同时,深度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厦门特有的“英雄小八路”“嘉庚精神”等鲜活素材,拍摄《来自队歌摇篮的报告》专题纪录片,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心同向、协同育人。
其次,寓教于学科教育中。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学校和地方资源,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主渠道作用。
再其次,拓展学科指导广度和深度。出版涵盖大中小幼和中职、特教55个学科的《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汇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 实践育人优秀案例选编》,为区域性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标准和参考样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所感受。厦门市探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幼学科教育全过程”的经验在福建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从2007年起,厦门市就开始着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研究,从而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
不是教品德或政治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就如同一本手册,为每一个授课单元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具体指导。比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怀念母亲》《詹天佑》这两门课,“手册”在教育活动建议中写道:抓住人物言行,体会爱国情怀。数学教师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授课过程中,会展示中国古人证明勾股定理的弦图,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在课堂练习中,则以全等三角形原理测量钓鱼岛上两点间的距离,自然融入钓鱼岛的历史、面积、特点等,培养学生的国土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指导教师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 实践育人优秀案例选编》则收集了一些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的成功做法。这两本书,成为教师在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册书、参考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