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陇原谋发展 放眼丝路谋未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有针对性地将学科前沿动态、技术手段、科研成果乃至科研经历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药学院赵磊教授将“核桃花中黄酮类成分分离分析研究”项目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例中,学生在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学科的发展情况、生产一线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强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信息工程学院任真副教授针对敦煌医学的相关文献资料多且分散的问题,通过建立敦煌医学资料文献数据库,不仅弥补了综合性文献数据库功能的不足,还将文献结构化的要点深入到具体的文献内容中,方便中外文原始文献的获取,而且使学生便捷地收集和筛选用以分析的原始文献,节省大量的文献查询筛选阅读时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助力脱贫促发展

    细化举措稳就业

    一所高等学府,激活一座城池。大学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高地,其实文化高地往往也是经济的高地。作为甘肃省重点发展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中医药高校,甘肃中医药大学既担负着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又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甘肃乃至西北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责任。

    2012年伊始到2017年8月,甘肃中医药大学对口帮扶武山县桦林镇并全部脱贫。2017年8月开始,学校对口帮扶条件比较艰苦的宕昌县八力镇。近两年来,甘肃中医药大学共为八力镇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60余万元,开办“夜校”进行中药种植产业培训,组织师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种植,突破科研难关,完成了“归灵养生液”的配方研究并已量产。在医疗帮扶中,甘肃中医药大学先后为陇南宕昌、文县派出义诊团队8批次,诊治患者达到1000余人次。为改善宕昌县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和宕昌县中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学校还在八力镇卫生院投入40余万元建立远程会诊中心,让广大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在教育帮扶中,甘肃中医药大学为八力镇九年制学校争取建设资金570万元,用于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同时,为帮助解决当地师资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学校将八力镇九年制学校确定为定西校区的实习基地,每学期安排学生实习支教。截至目前,学校已先后安排了2名在职教师、31名学生赴八力镇九年制学校支教。

    打造交流新高地

    构建合作新格局

    学校一直秉持“敞开大门办大学”的理念,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本着“文化先行、医药互促、强化认同、实体合作”的思路,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向西交流发展,已与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建了8所“岐黄中医学院”和4个中医中心,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乌克兰、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校与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举办中医药研修班、中医实践和中医理论研修班,开展中医药培训、文化推广和义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了大批中医药工作者。每年选派教师赴外参加学术交流及研修培训,接待多批国(境)外高校和卫生机构来访团组,不定期邀请国际专家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加强学术交流。

    近年来,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积极参与咨政服务和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中管部门“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建设项目,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全方位合作协议,参与筹备成立“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大力开展技术应用服务,联合企业共建一批技术服务与促进中心,建设“丝绸之路中医药发展研究院”“甘肃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与评价中心”“甘肃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平台。通过筹办“中医药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发布论坛”,投身甘肃中医药事业发展研究,助力推动甘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未来学校将抢抓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努力建设甘肃陇药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共享性高端研发平台。“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对外合作交流成效显著。

    此外,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及管理上,学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发展历程,截至目前共招收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3个专业的103名来华留学学历生,主要来自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尼泊尔、韩国、也门、加拿大、泰国、越南、俄罗斯、老挝等14个国家。留学生招生从“以量为主、以量保质”转变为“以质保量,宁缺毋滥”,严把学生入口质量关,力争录取到高质量的学生。从最初设立“校长奖学金”“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到“岐黄中医奖学金”,奖学金项目不断增多,奖学金项目招生名额逐年增加,资助在甘接受本科、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优秀外国留学生及长期在甘肃就读的品学兼优的外国进修生。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在留学生管理上,正确看待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风俗习惯、语言、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坚持合理、公平、审慎的原则,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文化,尽快融入学校和社会,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怀。制定《留学生管理手册》,实行“双导师制度”,建立中外学生互帮机制。针对现有学生享受留学项目的不同采取“整班建制”和“插班生”分类教学、分类管理。

    功能布局趋稳定

    校区建设渐完善

    学校前身是1978年创立的甘肃中医学院;1989年,学校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学专业基础上创办藏医系,逐渐发展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藏医学院;2014年,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和平校区一期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逐渐完成教学及行政整体迁入,学校现有和平校区、五里铺校区、定西校区及甘南校区四个校区,形成“一校四区”办学格局。根据这四个校区各自发挥的作用和特点,学校将四个校区的功能布局分别定位为:本科专业人才教育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成人继续教育基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民族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型,为国家和民族立心铸魂”是教育的本真,也是“好教育”的终极诉求。42年来,甘肃中医药大学秉承“立足西部求特色发展,传承仁术重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引领全体教师践行医学“仁德”“仁爱”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对传统医学“仁道”“仁爱”思想的认同与追求;42年来,一代代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甘中医大人践行“勤奋、严谨、继承、创新”的校训精神,用责任和信念铸就了甘肃中医药发展高地的使命与光荣。

    翘首明天,面对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甘肃中医药大学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关键,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保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成环境整洁优美、人文特色鲜明、富有大学精神的校园,拥有万余名学子、千余亩土地、百余名名师名医,打造服务甘肃乃至西部发展的“五个重要基地”,建设成为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开放性中医药大学,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李应东  校长 李金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