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卫红在2020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上发表讲话。
本报记者 樊世刚 摄

■本刊关注·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①

    编者按:10月15日至17日,2020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举办,全国数百名教育名家和名校长汇聚一堂,分享学校教育深化改革创新的探索与成果。在教育部名校长领航班项目办,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和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百余位优秀校长、园长及专家,就当前最新教育政策、教育发展动态进行解读,对学校教育诸多热门议题展开探讨。从本期起,将陆续择优刊发其中的观点文章,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成就辉煌,基础教育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教育投入水平大幅增加,普及水平稳步提高,治理体系不断优化,尤其是育人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三个重要文件,并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新时代以来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可以说,基础教育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这标志着基础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对于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与成果分享,对于学生发展与育人方式、信息化与智慧教育、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等热门议题的探讨,都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生动实践。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坚守如下四个原则。

    基础教育改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会被动挨打;而没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即便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能会“不打自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最大的国家安全。不论教育改革发展到什么阶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不能变。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线组织者、实施者,广大中小学校长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基础教育改革要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面对新时代强国战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础教育要走在教育改革创新的前列,就应自觉地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航人,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校长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肩负着崇高艰巨的使命。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目标还任重道远。作为校长,如何引领学校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需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不断思考总结,认识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新时代,校长们要能够守教育初心、担时代使命,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把握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勇立潮头的引领意识,改进教学工作、助力教师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期待校长们牢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职责,把立德树人落实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力求在基础教育改革上有新作为、在学校治理上有新突破。

    基础教育改革在当前的关键是提高质量,激活办学活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改革的关键与重心是提高质量。从现实来看,办学活力不足是制约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推进中小学教育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办好我国基础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制度设计和远景规划。校长要凝聚师生心力,绘就学校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学校愿景是学校对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全校教职工心目中学校发展的理想目标和追求,是发自组织成员内心深处的真实愿望和教育理想。校长要力争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广泛支持,多方形成合力,凝聚人心,为共同愿景的早日实现而努力拼搏。

    二是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动制度创新。通过创新学校人事、职称等评价制度,特别要注重从精神荣誉、专业发展、岗位晋升、绩效工资、关心爱护五个方面对教师进行激励。要坚持依法办学,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推动学校健康发展,为广大教师静心专业发展、潜心立德树人创造更好条件,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全心全意为国家育才,为民族铸魂。

    三是要激发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广大校长要认识到评价导向的杠杆作用,坚持科学评价,坚决克服“五唯”倾向,凝聚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培育多样化的校园文化。要开门办学,注重拓展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以多样化的校园活动,提高育人质量。

    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学校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这是广大校长的主责主业。要大力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

    基础教育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初心、使命和一贯的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就是要以人民之所想、所需作为教育之所忧、所办,努力弥补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总体而言,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校长要做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引领者、帮扶者、支持者,要努力为教师参与各类专业培训创造条件,鼓励和推动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短板所在,要加大政策、教育经费倾斜力度,通过改善乡村教师待遇、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水平,推动乡村学校质量持续提升,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大乡村校长要利用国家持续改善乡村教师待遇的契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

    二是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长要做科学减负的主要推动者,通过提升教师水平、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创造条件。校长尤其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主动追求学生全面培养、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全面质量观,引领学校发展、呵护学生成长。针对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校长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要提升教育治理水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是解决基础教育痛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抓手,校长无疑是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的关键。为此,广大校长要提高专业水平、法治观念、民主意识,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加速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当下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很现实的一个任务就是为教师减负。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减轻教师教书育人之外的各种繁杂数据统计压力。校长要敢于并且善于分析排除社会性事务对学校、教师的干扰,为教师营造一个安心从教、静心从教的教学环境。

    四是要给校长放权,力戒形式主义。校长是改进教育治理、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践者,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校长拥有依法治校的施展空间。所以,既要加强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保障能力,还要进一步给校长放权,通过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应放尽放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人事工作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上予以进一步优化提升。当前,不同程度存在的形式主义是干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力戒形式主义,优化规范各类督查检查评比,减少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减少形式主义对校长治校的干扰。

    (作者系教育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本文根据其在2020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的讲话整理,有删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