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下“求真”“博雅”印记 培育一片闪亮星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德国尼古拉斯·冯·维斯高级文理中学学生来访期间体验中国古典乐器 江南园林式校园

    会稽山下、鉴湖之畔,坐落着一所横跨3个世纪、至今已有120余年历史的名校。在这里,蔡元培先生曾担任过校长,鲁迅先生曾担任过教务长,一大批名士名师也曾先后任教,逐步形成了她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个性。在这里,她不仅开教育改革风气之先,成为探索科教兴国的先锋,更培养了一批批赓续校史辉煌、书写未来华章的优秀学子——她就是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

    近年来,依托新课改学校全面秉承“求真”校训,坚持“存古开新、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努力达成“成人、成才、成就”的办学宗旨,积极塑造“爱与责任”的学校精神,坚持走“教师为基、管理为架、文化为魂”的“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在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成长为一所极具“书卷气、厚重感、园林式、特色化”的现代化学校。

    以“生”为核

    助力多元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绍兴市第一中学紧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关键,努力践行“求真视野下走向‘博雅’的生本教育”。“求真”是校训,具体解读为“求真知、觅真理、做真人”,从“为学”“为人”两个方面明确了学校教育的基本视野。“博雅”是校风和培养目标,既展现了现代公民的优质素养,也是学校师生个体人格特质之所在。“生本”则体现了“求真”视野下学校教育的基点,通过办好真实的教育,引领学生最终走向“博雅”,养成“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博雅通达”的特质。

    学校打破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等边界,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整合为与“成人”“成才”“成就”素养相对应的三个层次的“立人课程”,即元培课程(基础型课程)、大通课程(拓展型课程)、养新课程(研究型课程)。其中,“成人”素养培养目标主要通过基础型课程来达成,“成才”素养培养目标主要通过拓展型课程来达成,“成就”素养培养目标主要通过研究型课程来达成。三个层次的“立人课程”遵循了学校课程设计“重基础、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分层次、可选择”的六大基本要求,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搭建了多样化平台。

    随着深化课改和推进考改进入关键阶段,学校面对“必修+选修”“基础+多元”的课程改革要求,遭遇了从行政式管理走向课程式管理、从全科式发展走向品牌创建、从盲目建设走向理性规划、从“师本”教学走向“生本”教学等多重挑战。为巩固发展核心优势,学校提出了“文化治校、文化立校”的发展方略,通过着力推进“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德育文化”“教研文化”五大文化建设工程,推动学校可持续高位发展。

    理念梳理

    彰显文化底蕴

    1897年,古越先贤徐树兰捐资创办绍郡中西学堂,将“存古开新”“中西融通”的思想开创性地融于学堂的日常办学之中。随后,学校第四任校长蔡元培先生治校进一步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今天,“存古开新、兼容并包”既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学校正以“传承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姿态,大胆改革与创新,不断培育文化新的增长点。同时,拓宽视野,放眼世界,大胆借鉴国内外名校的成功经验,丰富和拓展学校文化的内涵,增强学校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充分展示其与时俱进、面向未来、超越创新的风采与特质。为融汇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在综合考量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绍兴领先,浙江一流,全国知名”基本定位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提出打造“存古开新、兼容并包”的全国一流江南名校,培育具有完全人格的未来世界人才的办学目标。

    为真实记录发展轨迹,传承办学特色和文化精神,绍兴市第一中学在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中,聘请上海专家参与调研,组织校内名师编撰文丛,重新系统整理、编撰校史,形成了学校专属“文化读本”丛书,包括《存古开新》(校史专著)、《百草园记》(鲁迅植物标本画册)、《第一读本》(校友文选)、《流年书影》(一中故事)、《校庆纪念画册》等;借力上海城市记忆空间研究院,形成了校志《绍兴一中·养新书藏文献丛刊》(共5册),率先开启了学校校志撰写,再现了“中国现代史半部绍兴史,近代绍兴史多半一中史”的历史印迹。在此基础上,学校复建了“蔡元培工作室”“鲁迅纪念室”及校史博物馆,并将“二室一馆”作为校史教育基地,通过图文影音等文化符号和史料实物,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展示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风貌,让学生在走近校史、了解校史的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与爱校情操,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环境育人

    注重“博雅”浸润

    学校作为“以文化人”“以德树人”之所,应广泛地凝聚文化力量、坚定地传承文化精神。近年来,绍兴市第一中学将“环境文化”作为推动学校可持续高位发展的五大工程之一,提出了“平安、温暖、雅致、活力、信息”五大关键词。

    在平安校园创建方面,学校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制度,探索实施校园网格化长效管控机制,按照“空间分格无盲区,分级设格成链网,校外借格入联控,平台管格导流程,责任进格实考核”原则,创造性建设并实施“校内校外两张网和智能化一平台”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党员干部挂钩网格,年级部门套嵌网格,学科班组融入网格,家长学生串联网格,属地力量对接网格”,实现学校智能化管理“横到边、竖到底、纵到家”的全域平安目标,杜绝了校园重大刑事案件、治安事件、违法犯罪事件和安全事故,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保障校园防疫安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此外,学校强化道德法治教育,开展安全知识、健康知识教育等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境界、法治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

    在温暖校园创建方面,学校坚持“让每个一中人都拥有团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的理念,从教师与学生的层面,创设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活动载体,通过组织“节假日温暖慰问行动”“校园感恩系列活动”“寒暑假志愿实践服务”“年度爱心倡议书活动”等,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彰显“博雅”的情怀。

    在雅致校园创建方面,学校在硬件、软件不同层面妙招频出。一是高品质完成了校训石、“求真”照壁、蔡元培雕像及广场、“养新书藏”图书馆和古籍藏书室等校园景观、核心文化区域的设计与建设,多视角、多途径构建展现百年一中特质的环境文化识别系统。二是通过识别系统构建、文明礼仪教育、特色活动策划、干部队伍监督等途径,以及“美德少年”评选、“书香少年”评选、“读书节”等特色活动,使雅正风仪真正内化为师生自觉的审美行动。三是通过“合唱艺术进校园”“名家书画进校园”“丹青颂元旦”现场书画比赛、文化Logo标志设计大赛等系列精彩校园活动,和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政协大会、“为你读诗”文学沙龙、“金声玉振”朗诵会等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学科知识竞赛、小论文征文比赛等途径,在博雅文化的涵养中培植学生对人品与学问的虔诚和尊崇。

    在活力校园创建方面,学校摒弃以往过多关注“应试”的陈旧理念,以体能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加强体育教学,推进体育选修课程建设,深入开展校园秋季运动会、春季长跑比赛、师生远足活动、学生体能竞赛等体育特色活动,继续保持学校在乒乓球等项目上的优势地位,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

    在信息校园创建方面,学校顺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加大精品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个性化发展,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目前,学校已经实现无线、有线全覆盖,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达全部,人人拥有便捷可用的上网终端设备,满足多媒体互动教学、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课程优化

    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正致力于“集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有机融合”和“学为主体服务型教育”两个支持系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以创新班为载体的潜质学生的培育、以竞赛辅导为载体的学科人才的培育、以国际班为载体的人才培养、以选课“走班”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综合素质评价为载体的学生评价模式,实施“绍兴一中英才拔尖计划”,形成了“以信息学为特色,多学科百花齐放”的一中学科培养特色。

    在新高考模式下,学校把生涯规划指导的目标设定为“探索与发现”“学习与准备”两大主题,构建并实施了包括由生涯教师指导的生涯探索课堂、任课老师指导的学科生涯发展课堂、班主任指导的求真课堂、家长指导的爸妈课堂、专家指导的博雅大讲堂、学长学姐指导的学长课堂(“饮水思源”系列活动)以及社会大课堂(职业体验等系列活动)的“360°环绕式生涯课堂体系”。通过模块化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一中学子建立适应未来的“自主发展系统”,让其作出适合自己的课程选择、专业选择、方向选择,从而为“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奠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