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通理工学院党委在2012年确立了“引领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通过生动活泼、亮点纷呈的党建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更好地推动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办学成效。

    理念引领、机制保障,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1.理念引领,加强党组织向心力

    学校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认识到,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如果只是“围绕中心”是不够的、被动的、滞后的,唯有“引领中心”才是积极的、超前的、主动的。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党委确立了“引领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理念。

    政治上引领,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严格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在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方向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上引领,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领师生行为,凝聚发展正能量。思想上引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勇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坚定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自信。方向上引领,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门先进基层党组织。作用上引领,在学校教科研管理和改革建设发展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广大教职员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乐于奉献,在疫情防控、专升本、学士学位授权评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学校各级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坚决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安排,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推动学校事业跨越发展。

    2.机制保障,凝聚党建引领中心作用

    有了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理念,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机制和操作路径,才能使得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理念得到更好的执行。

    坚持三向进入,交叉任职。校党委和董事会、校行政三向进入,交叉任职。校长兼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是党委会成员,党委书记和副书记都是董事会成员。这种“三向进入、交叉任职”,确保了党委能有效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和管理,也确保了党委在学校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校党委和董事会、校行政相互之间职责明晰,分工合作。学校依法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领导学校的党建、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校党委尊重并全力支持董事会依法决策的权力与校行政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权力。董事会和校行政也全力支持校党委依据党章及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校党委和董事会、校行政集体议事、共同决策。学校建立了科学有效的集体议事制度,重大决策都通过召开由校领导和全体党委委员参加的党政联席会决定。学校每年召开董事会都邀请非董事会成员的党委委员列席。党内有重要的文件和部署都及时通报校行政和董事会,从而保证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与董事会之间信息的畅通和工作协调,为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坚持三级联动,一岗双责。南通理工学院为克服党建思政工作和行政工作冲突,防止党建思政工作和业务工作分离而弱化,建立了由学校校长担任校党委书记、学术带头人担任党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体制,从制度上落实“一岗双责”,实现三级联动,确保党建思政工作和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考核,提高了党建思政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挥作用的效能。学校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党建和思政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院系作为党建思政工作的“大动脉”功能,将党建思政工作的触角向组织末端充分延伸。在工作中实现思想教育深入人心、责任层层落实、压力逐级传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二级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增强了党组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党委和行政一岗双责,实现立地管理。在全面实行党委行政“双肩挑”后,学校层面和二级学院的重大事项都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达到协调沟通、民主决策、形成共识、提高管理成效作用。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常态化开展政治业务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团队建设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思想教育、课程建构,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学校注重加强思想引领,从顶层设计上着力筑牢师生精神根基。

    1.强化意识形态管理,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和理论学习

    学校制定并落实了以党委书记为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负责人的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校党委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学校制定《南通理工学院关于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把意识形态工作同学校行政工作同部署、同检查,纳入校级领导干部年终绩效考核和二级学院院长负责制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每季度定期对学校意识形态情况进行摸排、研判并上报;建立健全课堂、讲座、论坛、网络、境外资助项目等管理制度,筑牢抵御渗透的防火墙;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创新传播方式,关键时刻能发好声,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学习研讨,推动理论学习走心走深走实。校党委按照主题教育活动要求,规范认真地抓好科学发展观、“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把主题教育与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在每个学期初制定详细的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和全校教职工学习计划,在重要节点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会,学习传达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和上级党组织的重要部署。中心组坚持做到每月一学,即每月初就明确当月的学习主题、学习计划、学习形式并确定重点发言人,要求所有参加人员要认真研读原文,把握精髓,形成书面发言提纲,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成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内生动力。

    2.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育人

    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基础,学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环节,改进思政课程教学,不断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加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统筹好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党委书记、副书记亲自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做好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帮扶育人,使思想政治教育育透、育深、育准,使学生接受教育时能入耳、入脑、入心。

    学校注重发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施“课程思政”,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等,通过课堂、教材这个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目前全校“课程思政”实现全专业全覆盖,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特色课程为圈层的“课程思政环”,由中心向外辐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不断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学校拓宽专业课程育人内涵,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学生心系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操。深掘思政元素培育特色课程。学校和学院分别通过组织校内知名教授、教学、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专业特色和德育元素的系列讲座、报告等。学校还加强教学学术研究管理,“课程思政”落实落细落地。

    制度建设、品牌塑造,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1.推进制度建设与创新,积聚能量提升党组织活力

    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高校党建引领、思政铸魂,更好地办学立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制度、交叉任职制度、党建业务工作融合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参与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各类制度共266项,为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最大限度释放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为学校事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制度保证。学校在全省民办高校中率先成立校党委,不断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构建了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管理制度体系。在现有266项制度中,党务管理、监察审计制度共40项,行政人事财务管理制度130项,学生管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27项,教学科研管理制度69项,各种办事程序和规则进一步健全,学校决策更加民主、法治、科学,管理与决策执行更加规范、廉洁、高效,有效保障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学校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激励员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利用市场杠杆原理,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使用“期权”,即用“未来的钱”激励当前的人,制定了“南通理工学院期权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了青年教师的创造性,引进高素质师资人才,使学校跨越发展定航加速。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院系作为学校学术单元和党建思政工作的“大动脉”功能,更好地落实、延伸各项工作,主动策应,实行“南通理工学院二级学院考核制度”,推进学校与院系的分权与制衡,并将宣传教育、组织建设与教学科研等一同纳入二级学院考核之中,将资源分配权下放,激活院系党组织的学术潜力和组织活力。为发挥师生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大力改革,提高教学科研奖励力度,制定了“南通理工学院教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奖励与教学类获奖奖励办法”“南通理工学院科研与服务地方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奖励办法。学校还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设“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和党组织负责人,把优秀党员培育成学术骨干。学校中层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88%,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中党员比例超过85%,推动立德育人和教学科研“双促进”,为服务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