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教育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近来,一些学校的课间操走红网络,赢得广泛称赞。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则约乡中心小学,该校校长带着400多名小学生,跳起了“鬼步舞”课间操,相关视频的播放量超过150万;在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学生们的课间操是根据敦煌壁画二次创作的敦煌舞,动作轻盈、优美、整齐,不少网友表示“很想学”。紧跟潮流,别出心裁,改变传统课间操的形式,学生有兴趣,教育更有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广播体操,很多学校都根据自身特点、当地特色进行了有益的改编。这样的尝试早已多见,例如有学校的课间操就是改编后的武术操、戏剧操。很多学校之所以这样尝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改变传统课间操的“枯燥”,让学生们更有兴趣,让课间教育更具参与感。同时,有些学校在改编中加入了文化元素,也实现了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双赢。整体上说,课间操形式的改变、课间教育类型的丰富,是基于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在因地制宜基础上,力争让课间教育不流于形式,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其实,课间操是课间教育的一个缩影,课间操的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课间教育的丰富度与可及性。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课间操、课间活动等方面开始想办法,努力提高趣味性、个性化时,意味着学校更加注重互动教育、全面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就像课间操时的一段舞蹈,融入活泼、向上、时尚的元素,学生们蹦一蹦、跳一跳,放松了身体,休息了大脑,缓解了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劲头。这也启示我们,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只要尊重教育规律、符合时代潮流,就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改变的是课间操形式,提振的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应该说,一系列潜移默化的改变,就出现第一个音符响起的时候、在第一个动作展示的时候。试想,那些平时有点羞涩、内向的孩子,在集体舞蹈课间操的带动下,每做出一个动作都是对自我的一次小小的突破,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更加自信起来、更加积极向上。课堂教学与课间活动都离不开兴趣、参与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切身的学习体验,如此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实践的主导。比如,我们在课间教育中,除了必要的课间操活动,还可以利用有效的时间,带学生们进社区,开展普通话宣传、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努力实现学习与实践的统一、活动与互动的统一。
据报道,课间操的形式加入舞蹈元素后,学生们都想着怎么把舞蹈跳好,比谁跳得更好。被激发出兴趣的学生如此,办好教育也应该有一种“更好”的追求。一线中小学校应该更好地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尊重规律、创新形式,让小小的课间操生动活泼起来,让宝贵的课间教育丰富多彩起来,让包括每一节课在内的课堂教育开放活跃起来,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更加具有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北京市第九中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