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宣扬考研成绩并非好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衡量一所高校的本科办学水平,绝非通过保研、考研等一套数字,而是要着重看其在本科教育上取得哪些成绩,是否在本科层面培养出优秀人才。部分媒体仍热衷于宣扬考研神话,反映了其对本科办学定位的认识上依然有较大偏差。

    眼下正值保研季,一些吸引眼球的考研故事又开始频繁见诸媒体。“全寝室保研清北”“学渣逆袭成学霸保研985”……学生努力终有成果,当然值得欣喜和赞扬,但此类报道大热背后的舆论倾向,却值得警惕。

    媒体对考研神话的追逐,与其对“高考状元”的追逐如出一辙。只要对考研神话报道中的关键词稍加分析,就可看出此类报道与“高考状元”的相同之处:高分、名校……媒体此种隐含的价值取向是对本科办学方向和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曲解。

    这种价值取向,就是把能否保送或考上顶级高校研究生当作衡量学生本科生涯是否优秀、学校办学是否出彩的主要乃至唯一标准。同一所学校,也有其他寝室全员保研,但只因所保学校并非清华北大,报道中便寥寥数语带过。一些报道更是直接宣扬“学院年年保研考研率超过30%”,将其作为办学成绩大书特书。

    此类现象,反映了个别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办学历史的残影。早些年,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如自身办学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过硬,学生本科毕业就业压力大等,一些院校明里暗里把考研保研当作办学亮点,把研究生升学当作缓解就业压力、赢得办学声誉的重要手段。当时,个别院校还一度发生过本科各教学环节主要为考研服务的咄咄怪事。那一时期的媒体,也热衷于报道某些考研神话。

    然而这种报道的思维惯性,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聚焦人才培养、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已经成为高教界的广泛共识。“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衡量一所高校的本科办学水平,绝非通过保研、考研等一套数字,而是要着重看其在本科教育上取得哪些成绩,是否在本科层面培养出优秀人才。部分媒体仍热衷于宣扬考研神话,反映了其对本科办学定位的认识上依然有较大偏差。

    研究生教育是与本科教育迥然不同的教育类型。如果说本科教育还具备鲜明的大众化特征的话,那么研究生教育就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日前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这意味着,研究生层次的学习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近年来,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从有关部门到高校,都对研究生教育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让一些人感慨“研究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没那么好拿了”。比如,2019年,有关部门曾对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明确表示“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而近年来,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已非新闻,渐渐演变为常态。这些都表明,一味吹捧考研保研的数字,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严重误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不同高校的评价标准有了明确区分。《方案》提出,对“双一流”高校,突出评价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争创世界一流情况,对应用型本科高校,重在评价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情况。这也提示我们,解读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办学成果,媒体应摒弃思维惯性,更具多元视角。

    (作者系本报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