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常驻村 扶贫又扶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聚焦东西部教育对口支援

    疫情阻挡不住脱贫攻坚的步伐。前不久,一场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中国农业大学和云南镇康县同时举行,如何确保如期完成定点扶贫指标任务,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中国农业大学与镇康县领导班子会商研究的重点,开展镇康农产品进校园活动、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一项项细化工作写进了2020年扶贫清单。

    2013年,按照教育部滇西定点扶贫工作整体安排,中国农业大学定点扶贫镇康县,从那时开始,县校双方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7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从党建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及学科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帮扶镇康县于2019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

    然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今,中国农业大学正推动定点扶贫工作从短期向长效、从治标向治本、从“摘帽”向振兴的转变。

    加强组织保障,党建带动扶贫

    依“镇康之所需、农大之所能”,以“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为原则,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制定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13—2020年),提出明确规划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多次带队深入镇康县进行调研走访,为镇康县的脱贫致富把脉献策。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服务机构改革,成立社会服务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社会服务处,定点扶贫工作成为该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

    挂职干部是校地合作沟通联系的桥梁,中国农大积极选拔优秀管理干部赴临沧市及镇康县挂职。2013年至今,共有以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为代表的6批11名干部到临沧市和镇康县挂职,分别担任临沧市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镇康县副县长及驻村第一书记等职务。

    协调校县定点扶贫工作、安排专家赴当地考察指导、组织专业人员技术培训、筛选产业项目和产品信息……挂职干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招商引资、农产品宣传销售等工作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扶贫工作中,中国农大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广泛发动学校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定点扶贫工作,通过“指导技术生产、帮带基层党员”,建强组织筑牢堡垒,促进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员,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全方位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党建扶贫“1234”模式,即高举党建扶贫大旗、选择2个试点示范、建设3个平台、发展4大特色产业。

    镇康县一共有7个乡镇,其中木场乡和忙丙乡是条件最差的两个贫困乡。自定点帮扶开始,中国农大党委就把这两个乡的脱贫出列当作己任,选择其作为学校党建扶贫的试点示范。学校通过实施党建扶贫“1234”模式,设立党建扶贫项目,优先帮助两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发展方面提供人才、技术、资金,做到党建、技术、人才、资金、项目全方位精准扶贫,有效带动了镇康县最贫困的两个乡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搭建科技平台,聚焦产业扶贫

    木场乡种植冬桃多年,不少村民自认为是行家里手,但中国农大师生的冬桃种植技术还是让他们大开眼界。村民杨卫东就是其中之一,听了中国农大专家现场培训后,他才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科技”。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科技小院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一线,集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平台。2016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镇康科技小院”在镇康县木场乡建立,选派博士、硕士研究生,驻村进行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人员培训,点对点实打实地做好定点扶贫工作,这也是首个扎根国家级贫困县的科技小院。

    经过科技小院的师生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果树精准滴灌以及给幼桃套袋等科学管理,仅一年,杨卫东就尝到了甜头,他家运用新技术种植管理的冬桃个头大、甜度高、卖相好,最低每斤卖到5元,而别家的桃子最高卖到3元。目前,在科技小院师生的指导下,木场乡累计发展冬桃5000亩,挂果1200亩,实现经济效益1344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00多元。

    通过木场乡科技小院的实践,创建了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新模式,让农民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让当地干部与农民破除了陈旧观念,为全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参考的模式,该模式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学校积极协调相关资源,到镇康投资。2019年6月,学校为镇康县引进拼多多电商平台,在镇康县设立扶贫兴农项目“多多农园”,打造电商扶贫模式,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截至目前,网店共销售3万多单商品,有效带动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98人脱贫增收。

    依托智力资源,实施“阶梯式教育培训”

    中国农大依靠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综合调动学校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整合科技资源,产学研共同发力,建设了教授工作站、教授服务团、科技小院等科技平台,形成了“教授到乡村,学生住乡村”的局面,实现了技术需求精准到乡、培训需求精准到村、捐赠需求精准到人。

    除此之外,中国农大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与教育优势,针对镇康小学生、中学生、领导干部,实施了“阶梯式教育与培训”。

    为有效提升临沧市镇康县一线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与产业政策知识,通过现场授课与远程教学相补充、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对镇康领导干部提供继续教育支持。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次,培训定点扶贫市县干部千余人。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大学筹措物资,捐助小学;选派学生,支教中学。为镇康县勐堆乡帮东完小援建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2016年6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共筹集经费70余万元,为帮东村完小捐赠了教材、窗帘、被褥、校服等。学校先后派出6批次33名硕士研究生组成支教团赴镇康县勐堆中学、凤尾中学及镇康县第一中学支教。

    据统计,开展定点扶贫7年来,中国农大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物资近1000万元;引入各类帮扶资金2300万元;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500余人次;培训基层干部600余人次;直接购买农产品40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600余万元。2017—2019年,学校定点扶贫镇康县的具体案例连续三年入选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定点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中国农业大学正构建大扶贫格局,持续开展结对帮扶,积极助力镇康县乡村全面振兴。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