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九中学:构建智慧课堂 让教育充满温度
吉林省长春市第九中学始建于1954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吉林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按照党和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整体要求,结合长春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布局,学校提出了“温度教育,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有温度的教育环境,构建基于“温度教育”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框架,以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让每一名学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目标,抢抓机遇实现这所老牌名校的再振兴。
温度教育
高站位引领发展方向
作为上世纪长春市的一所名校,学校的发展曾因生源素质等问题遇到瓶颈。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敏锐把握时代方向,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了适合校情的“温度教育”理念,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温度教育,观念转变是学校变革的基点,理念确立后学校即刻有高度、有步骤地科学推进,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学校取得市教育部门的全力支持,多途径全方位地整合外部资源,借力助力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转变。
专家支撑。2018年5月,学校与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立深层次的合作,成为实验学校,在中心的支撑下形成“一校一案”,从教师的专项培养到教研的专业提升,再到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精准定位,都有顶层智库的指导。学校与北京新基础教育研究院开展合作,实施全员教师的职业生涯指导培训项目;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了一体化团队,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法路径,创新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工作研究。
项目支撑。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学软硬件环境正在改善,学校结合项目建设,正在形成新校园文化氛围。逐步完善“四中心一环廊”的功能区域,即建设党建教育活动中心、美育工作艺术中心、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以及图书馆式零距离阅读环廊等,为学生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外部支撑。学校与市体育部门等进行合作,探索体育特色办学新途径,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重点尝试发展棒球特长项目、击剑社团项目,开拓了一条新的学生成才路。2018年作为长春市主会场,学校承办了世界垒球日中国庆祝活动暨2018年快乐垒球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影响广,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人力支撑。师资能力和水平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教师现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市级骨干教师11人,市级教科研专家2人;市级教科研名师2人,市级教科研骨干教师25人;长春市优秀班主任20人;长春市学科指导组专家3人。学校成立了学术指导中心、校本课程研发指导中心、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导师制工作指导小组,招聘优秀教育人才,为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为构建智慧课堂,学校还实现了“四个打通”,提高站位打造学校特色。
打通与高中教育联盟校对接路径。学校与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全面对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带动学校党建、教研、教学、师资、招生、政教、后勤等多方面的提升。在与教育联盟校各个学科的论坛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受益匪浅,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也通过这一途径充分展示了学校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水平。
打通高中与重点高校合作的路径。近两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与重点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新模式,先后与吉林财经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院校主动衔接,探索建立基地校。邀请高校教授走进学校,为学生上美育欣赏课,并形成固定课程。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表现美搭建了平台。学校党支部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儿童保健科及儿科党支部形成共建支部关系,在两个支部的带领下,形成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医、教、研一体化的研究体系,及时进行学生身体健康监测和心理健康疏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打通与高职高专学校的培养途径。学校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高职院校合作,将学生走进高职高专学校研学作为一门课程,让更多有工匠情结的学子走进高职高专。
打通小语种、美术、体育、科技创新等科目的学生成长路径。学校将日语专业作为学生发展的第二语种,针对英语学科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开辟了零起点日语课程,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效果显著。
智慧课堂的构建,辐射式的教育平台搭建,汇聚各方资源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课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影响力日渐增强。到学校来参观交流的外省市学校和同行越来越多,学校教师直言不讳:“来我校参观交流是我们前行的一大动力!”
智慧课堂
“软硬兼施”提升教学效果
构建智慧课堂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学校在吉林省率先迈出了智慧课堂探索的步伐,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预、测、思、用、展”五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结合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思维方式的转变、成绩的有效提升,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改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
“智慧五环递进生成式”教学倡导在预习中酝酿智慧、在测试中让智慧入脑、在思考中让智慧流动、在运用中让智慧生成、在展示中让智慧延续,环环相扣、环节特点鲜明,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价值。
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在智慧课堂中创造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发挥自己。
学生互助。在学业考试前的迎考教学中,学校探索出教师、学生共上一节课的模式,组织文理科学生互相作为“教师”解决重点问题,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极大地提高了文、理科学生对另一个科别的学习兴趣,促进解决思路的形成。学生互助,实现了学生即教师角色的设定,在一定范围内互教互学,体现出不同于教师授课的教学效果,也充分营造出学生互助学习中生生之间的温度亲情。
师生互动。党员、教师充分展现出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由于学校是住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基本上是早上6点多就到校进班,牺牲休息时间看护班级,晚上6点才回家。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需要增加指导的现状,教师主动利用自修时间无偿给学生上课。在此基础上,2019年学校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全体教师参与,利用下班后1个半小时的时间,为学生答疑。学校和教师的爱和付出,将教育的温度逐级传递给了家长和社会。
智慧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丰富的学习资源、工具,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探究变为一种乐趣,学生自我调控的课堂,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大大延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在真实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思维品质得到发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验证,学生发现、构想、抉择、归纳和评价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学习质量得到保障,学生通过探究能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深刻记忆知识,并能有效应用知识,成绩有较大幅度提升;对自我的认识有了明确的定位,随着实践的推进,学生自信心有了明显增强,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也不断增加,自我定位愈加准确。
策略得当
有教无类助力学生成长
学生成长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根据生源比重,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生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培养立大德、懂事理、高情商的学生,培养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立德+树行=成人”,这一理念把教育中对学生的热度传递到家庭、社会中去,让教育更有温度。
课程构建。学校建立了八大课程体系,即思政课程、学业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技能培养、发展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课程旨在使每个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在生涯发展的基础上,多途径寻找学生的出口。譬如高校研学、零起点日语、特色社团,让每个学生充分释放自己;软式棒垒球的推行、击剑项目的引进,给学生开拓了另一片天空。
学校重视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教学方法的衔接,确保了学生的持续成长。针对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基础相对薄弱,进入到高中后无法迅速适应高中课程的学情,学校编制了适合学情的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涵盖语数外、史地、理化等科目,实现学生早过渡、早适应、早补差的“三早”培养。
为保持学生培养任务达成的一致性,避免二次或多次反复学习,学校建立了高中阶段体系课程,保持知识的连贯学习。
高校研学。学校积极与吉林艺术学院、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引进高校的课程前置到学校,打通高中和高校的知识交集瓶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入针对性高校研学,让学生提前了解高校,做好规划,明确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