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二十年的育人答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学校众多奖学金里,雷锋奖是含金量较高的。历年雷锋奖章获得师生8000多人。有很多毕业的学生告诉周星增董事长,用人单位看重专业知识,更看重“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人,找到好工作不是因为毕业证书,而是因为拥有雷锋奖。

    以产教融合为引擎,带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气象

    学校初创时就明确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不仅因为在高校林立的上海要想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就得合理定位、错位发展,而且无论是当年融入浦东、还是今天立足临港,无论是从生源定位还是从社会需求来看,培养转型期的城市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都是一种明确的战略选择。而坚持这种选择,建桥一干就是20年。

    对于一所新建的民办高校而言,实现产教融合并不容易,需要有精准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丰富的课程设置、过硬的教学质量、密切的校企合作……而学校用建“桥”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依托临港、立足市场,布局八大专业群

    特色专业是一所民办高校的生命力。不是“摊大饼式”的全面铺开,也不是什么“网红”就上什么,上海建桥学院的专业设置不求大、不求全,但求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大家上午好,我是喵喵主播,让我用专业眼光给大家挑选时尚饰品!”学珠宝设计的小姚今年刚刚从上海建桥学院毕业,新冠肺炎疫情未让小姚的求职之路受阻。今年5月,小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免费新媒体直播短视频精英班,正是这次培训,让小姚多了“直播技能”,受到了两家正积极向互联网转型的传统珠宝工作室的青睐。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珠宝及其相关奢侈品产业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但人才瓶颈的掣肘也愈发凸显。”据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朱瑞庭介绍,上海建桥学院珠宝学院是华东地区仅有的一所授予本科学位的珠宝专业院校,规模和教学设施投入在中国珠宝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供不应求。

    建校以来,上海建桥学院的办学定位非常明确:打造一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坚持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逐步探索高职—本科—专业硕士学位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

    在这样的办学定位下,专业该如何设置?着眼经济发展、依托区域特色、培养专门人才,这是上海建桥学院给出的回答。学校颇为用心地打造了八大专业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连连看”:先进制造专业群——临港产业区现代装备和制造业;ICT专业群——临港信息产业园;金融、贸易、物流专业群——自贸区转口离岸业务;休闲服务专业群——迪斯尼和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航空服务专业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珠宝、新媒体和创意设计专业群——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应用外语专业群——上海外向型经济;现代民生服务专业群——城市生活质量提升。

    学校运用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紧跟市场发展,保持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布局。在八大专业群的顶层设计下,本科课程提供54门专业及方向,专科课程在本科课程专业基础上额外设有13门专业及方向。这其中有非常多应区域发展需求而设立的“订制专业”,而这些为市场而生的专业,已经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立足临港,融入浦东,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这样的专业布局,成了学校快速发展壮大的基石。

    注重技能、聚焦实践,夯实学生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以此为核心的课程和课堂是什么样的?以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为例,课堂上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具体的工程案例,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硬技能”傍身。近3年来,学校相关专业学生考取CAXA制图证书通过率达95%以上。

    灵活而精准的专业布局背后,如何扎实地培养学生,则是涉及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上海建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又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学校为建桥学生设定了“八项核心素养”指标: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国际视野。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不容易。据朱瑞庭校长介绍,2015年以来,学校通过实施“卓越建桥计划”,构建了以“核心素养+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具体而言,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由三大体系构成。一是理论教学体系,设立按学科群构筑的通识教育校级大平台、按学科专业基础课构筑的院级平台以及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弹性专业方向模块3个层次的课程;二是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层、专业工作能力层、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三是素质拓展体系,设置学生助管、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10类项目。除此之外,还将建桥校训、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融入培养体系之中,形成了建桥特色的培养之路。

    “卓越建桥计划”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使用,新业态、新模式、新行业、新岗位的出现保持高度敏感,及时对人才培养计划作出调整,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以学生为本的培养体系,使建桥学子的职业发展之路变得更加顺畅。麦可思发布的上海建桥学院2015级学生成长评估报告显示,上海建桥学院2015级学生大一至大四的总体专业认同度均高于同类院校,九成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各项职业发展能力提升明显的比例比较高。

    正是这种注重专业技能、聚焦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使学生成为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的复合型人才。

    因地制宜、产教融合,无人工厂搬进校园

    在上海建桥学院校园里,千余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是个会“变身”的基地。白天,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学生将在此学习行业前沿技术;晚上,一批批高端装备个性化精密零部件会从这个“无人工厂”产出;未来,这里还将成为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所在地。

    这个基地就是“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是由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基地汇聚行业一线的尖端设备,总价值超过4000万元。

    “上海建桥学院积极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探索产教融合,将工厂车间‘搬’到学校,将企业的生产场所变成教学场所。”据朱瑞庭校长介绍,目前上海建桥学院已建立了111个校企合作项目,包括两个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校企合作不易,往往推动不好就会陷入“一头热”的困境。上海建桥学院在“共赢”上下功夫。一方面,把握机遇,因地制宜,迁入临港后的建桥学院积极为临港“订制人才”。朱瑞庭校长认为,学校应当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与临港共同成长发展。以为临港输送幼教人才为例,2018年学校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并与17所幼儿园签约,形成“临港幼儿园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园”联盟体,学生可以进园参与“师生与幼儿园共成长”的专业实践,同时也助力解决临港幼儿教育师资力量单薄和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跨前一步,着眼未来,让建桥学院真正成为临港新片区特色发展的“推进器”。目前由临港集团、上海建桥学院发起的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已启动。区别于传统实体大学,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采用“虚拟校区,实体运营,产教融合,创新引领”的模式,先期集中打造5至6个产业专业,如光学工程、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从而建立从在校大学生联合培养、在岗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到社会求职人员的岗前培训的新型产教融合教育体系,打造临港产业人才高地。

    要培养好应用型人才,首先要人才对路,专业设置与市场相匹配;其次,要扎扎实实抓专业技能,真正让学生做到有“一技傍身”;再其次,要搭建好实践平台,让学生从“做”中“学”。

    精准的专业设置、扎实的教学质量、丰富的实践平台,让建桥学子的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在专业的合理规划及产教融合的战略下,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起薪达到“双高”。数据显示,连续多年建桥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9%以上,高于全国高等教育院校平均比率;2016届、2017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均高于上海毕业生平均起薪水平。

    未来越来越多身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建桥学子将走出校门,走上岗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社会价值,成为上海建桥学院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活的口碑”。

    以民主管理为引导,焕发现代化治理新面貌

    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2018年,上海建桥学院召开第三次党代会,产生了创校以来最年轻的党委班子。6个学院党总支委员会改建为党的委员会,进一步发挥二级单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在建桥,党组织的话语权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上海较早成立党组织的民办高校和上海市民办教育党工委成立后首家获批成立的民办高校党委,建桥从思想上认同党组织的作用,从制度上保障党组织的活动,从物质上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