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四个融入”,思政课堂活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在思政课堂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做到“四个融入”。

    把学生自身融入思政课,培塑学生自我认知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新探索,引导学生从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提高自我认知。每一个新时代的高中生都应该思考:有无相对科学的“三观”以实现对成长的自我引导?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方式以实现自我辅导?是否有优化的生活方式以实现自我指导?是否有健康的心理以实现自我疏导?是否有科学的生涯规划以实现自我向导?

    把上述“五导”融入思政课的各个模块中,在问题探究中加入学生自身元素,在课堂探究中重塑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实践中自然生成,实现学生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自我认同。

    把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培塑学生爱校意识

    浓厚的校园文化是生动而鲜活的素材,把学生身处其中的校园文化有机融入到思政课中,可以有效解决教材内容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的问题,让思政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科学诠释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发展愿景及其内在联系,全面解读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生动解释分布在校史馆、党建展厅、文化长廊、美育中心包括盆景等处的文化精髓,精准分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前提和基础。

    要科学设计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切入点。可以以校园文化的产生、发展历史为线索,通过学校发展历程视频宣传片的播放,向学生展示学校发展中取得的成就。科学设计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比如简要概括学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特点,试着找到学校文化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可以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在生成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把家庭文化融入思政课,培塑学生家庭观念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立足孟子故里、儒风邹城的优秀历史家教传统,联系校情、学情和教情,适时适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为此,我们从孟母教子的文化历史中梳理出孟氏家风、家训、家教的精华,把孟府、孟庙、孟林、孟母三迁、护驾山公园“孟氏家训”等名胜古迹引入课堂,通过时空的“穿越”体会家长的辛劳和不易,进而让学生感恩父母、接受家教、践行家训、弘扬家风。

    我们立足新时代邹城新家庭文化教育实践,联系家情、学情和教情,适时适度把现代家庭文化融入思政课。我们借助家长学校这一家校沟通的平台,利用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收集整理优秀家长家教资源,科学架设家庭文化和思政课的链接点,通过专题报告、网上直播、微信推送等各种方式,传播现代家教理念、家教策略,发挥出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密切血缘关系、构建和谐家庭的作用。

    把家国文化融入思政课,培塑学生家国情怀

    《礼记·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时代发展到今天,优秀传统家国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我们要及时把优秀的家国文化精髓有机融入思政课,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思政课是实现“孩子—学生—公民”角色转换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个人的、家庭的、学校的乃至国家的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和落实,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