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家校社共治 构建育人新生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立德树人,关键在基础教育。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中心小学积极落实立德树人“一把手”工程,在制度建设、队伍培养、课程研究、家访四个方面着手发力,构建书记、校长亲自抓,校属各部门联动抓,班主任具体抓,任课教师直接抓,家长参与抓,政府部门和社区协同抓的全体系工作机制,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家校共治,初步形成了育人新生态。

    建设“专业化”队伍

    学校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建立民主评议、动态调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制度,周周通报、月月评比,期末总结表彰、调整岗位。

    学校加强社会、家庭联动,建立家庭教育协调员和指导师、家长助教团队两级教师队伍,邀请公安、医院、大学的专家进校作辅导报告,遴选邀请辖区的领导干部和社区的老同志、老学长、各行各业模范进校作宣讲,组建由家教专家、志愿者、优秀家长代表等人员组成的来源广泛、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专家指导队伍和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

    开展“内涵化”研究

    学校以全国第二批“家校共育”数字化试验校为平台,初步构建起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开设“4类课程”:标准课程(4次8课时)、公益课程(父母大讲堂、家庭教育乡村行)、特色课程、线上课程(幸福路在线),课程教学规范有序,做到有计划、有教研、有评价、有设计、有作业、有互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教师在线课程培训,引导教师以学科为单位,熟悉教学内容,推动在线教研,提升课堂吸引力,提前制订每日教学计划。精准排查学生线上学习实际困难,组织专业团队开发教学方案,重点放大学生“空中课堂”学习效果,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方法。对于不具备网络条件学习的学生,学校安排教师通过电话组织学生学习、辅导,或由教师设计活动课程,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全员化”家访

    “走进千家万户,关爱万千心灵。”学校深入推行“211”家访服务机制,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让每一个学生在家也能继续享受学校的关爱,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学校每学年对所有家长进行最少一次的电话家访,在合适时机特别是关键时期、关键节点采用电话进行随机家访,沟通家校共育问题。每学年对八类群体学生家庭进行最少一次入户家访,实行“一对一”帮扶指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做好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关爱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学校与家委会协商并发出倡议,动员家长为学生居家学习创造条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微信、电话、QQ、腾讯会议等手段形式,保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指导孩子学习。国庆节期间,疫情缓解,教师们放弃休假,对各班所有学生进行入户家访,向家长介绍学校管理、延时服务、资助政策,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与家长探讨学生成长成才方法。田间地头、商店集市,家长在哪里,家访就在哪里,不给家长增负担添麻烦,提升了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通过家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动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家长学到了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教师看到了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教改方向更明确。

    构建“常态化”机制

    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由班主任发起组建各班家长委员会,鼓励热心家长加入学校志愿者团队。建立家长志愿服务激励制度,由家长民主协商制定志愿服务章程,明确工作程序和服务事项清单,面向全体家长公布,建立月度志愿服务标兵、学年度优秀家长志愿者推选制度,及时表扬宣传推广。建立惠民中心服务制度,设立服务电话和校长书记、家委会主任接待日,为家长排忧解难。建立家委会工作职责,在师德考核、评优树先等过程中,发挥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的参与和监督作用,让有威信、有觉悟、明事理的家长参与到各项评选中,保证评选结果的公开公正和权威。学校党支部与社区建立常态化共建机制,校社党组织签署共建协议,本着“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原则,不断强化联系与合作,共同承担起辖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建设文明校园和文明社区作出贡献。

    (彭长青 张全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