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鼻子”改革的长沙探索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看到这一消息,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特别高兴。他告诉记者,长沙已经进行了8年的教育评价改革,在理念和思路上,与国家的方案“不谋而合”。
从2013年起,长沙就已经开始探索“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并从2018年开始,连续3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年度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评价,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长沙教育评价改革运用“四个评价”,坚持“五育并举”,不断探索长沙特色的教育评价改革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价值。
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到底怎么改?
“白马”为何变成“黑马”?
秋季开学前夕,长沙召开全市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会上,一所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长沙市高新区白马中学第一个作了典型发言。
这在长沙市类似教育工作会议上是少见的。
用通常眼光来看,白马中学是地道的郊区农村中学,薄弱校,规模小,生源差,今年只有86个毕业生;考上长沙长郡中学、雅礼中学等名校的学生,多年来更是屈指可数。
这样的学校,按以前的标准,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好”,更不可能成为“典型”。“放在以前,白马中学怎么可能让市里注意到?”长沙两所名校校长如此对记者表示。
但因为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让白马中学引起了长沙市教育局的关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2015年,因区划调整,白马中学由长沙市望城县划归高新区,但是仍然保留着青山绿水、花开四季、鸟鸣虫吟的农村学校特质。该校生源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生源质量也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却连年大幅提升。
2015年,该校的一次性合格率为81.3%,2016年这一数据为85%,2017年为91%,2018年为96.67%,2019年为92%,2020年达97.67%。
从2017年起,连续3年,该校“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评价,都排在长沙市前列。
根据长沙市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结果,从学业水平标准分来看,该校入口为420.78分,出口462.04分,虽然出入口平均分不高,但增值率高。此外,从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来看,该校测评指数同样排在全市前列。
“白马”变成了“黑马”!
用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的话来说,以“增值评价”为导向,这样的评价改革,将激励更多像白马中学这样的“黑马”出现!
2013年,长沙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开始探索“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启动这项改革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择校热。”缪雅琴说,早在1998年,长沙就出台了《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同步开发新区,同步配备学校,“新学校办学条件、设施设备、师资力量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学校一建好,就成了薄弱学校。”
为了缓解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引导家长和学生理性选择学校,避免盲目择校,让大家知道,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每一所学校都能让学生成才,这成了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基点。
“当然,根本目的是为改变过去惯性评价模式。”缪雅琴说,一直以来,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传统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拦路虎、深化教育改革的绊脚石、教师和学校的紧箍咒。
为此,长沙紧紧抓住评价这一“牛鼻子”,将评价目标从狭窄转向综合,评价方法从陈旧转向创新,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积极实践、开拓创新,以评价破解教育发展瓶颈,净化教育生态,回归教育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综合评价改革的“加减法”
是靠外力,还是自力更生?如何建设有长沙特色的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怎么建?过程评价如何强化?结果评价怎么改进?
改革之初,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
2013年,国内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城市寥寥无几,研究也不多。科学的评价体系该是怎么样,大家的心里并没有底。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改革几乎从零起步。
既然如此,不如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长沙市用3年时间建起了一支自己的团队——长沙市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其中有教育评价专家,也有信息技术专家,团队成员先后去了香港、上海、北京等地四处取经。
经过5年努力,2018年8月,长沙市正式发布第一份综合评价报告《2017年长沙市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评价报告覆盖了长沙市10个县市区和255所普通初中、78所普通高中,每一个县市区、每一所普通中学都有一份详细报告,“相当于给了学校一个教育体检报告”。
其基本理念是以“增值评价”为导向,“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学校从起始年级到毕业年级学业质量增值变化,考察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业进步和能力提升影响的净效应,再对各学校进行“增值”排名,对学校进行多元、综合性评价。
“增值就是增量。通俗点儿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加法,还是减法。”卢鸿鸣解释说。
他表示,过去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分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大方面。这三大方面下建立了138个详细的二级指标。评价指标既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结果产出,也关注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的影响过程。
报告显示:长沙市多数高位运行学校仍保持发展优势,一批认可度不高的学校进步明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特别是一批学业成绩入口居于全市较低水平但出口增值明显的学校脱颖而出,其中部分县域初、高中学校学业增值较为明显。
基于评价报告,近3年,长沙对学校的表彰,一改过去以学生成绩为依据的做法,而是采取“增值排名”,单纯“升学率”高的学校不再是“教育局的宠儿”,一批曾经默默无闻“正增值”高的学校,成为闪亮的“新星”。
“增值排名”每年在教育工作大会上当众公布,这让一些原来的不出名学校“扬眉吐气”,也让一些名校因“负增值”感到了压力。
“大大改善了教育生态,评价改革使一批低入口正增值学校发展脱颖而出,激活了不同层次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卢鸿鸣说,这种增值评价方式切实解决了因起点不同带来的评价不公的难题,使发展性评价成为促进长沙市各学校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为了这份报告的出炉,评价团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默默坚持了几年,潜心开展教育评价研究。
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采取的是全样本数据采集,覆盖所有中学学生,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每一年的报告,堆起来有几人高,为了整理数据连续几个月无休。”缪雅琴告诉记者,“如今长沙的增值评价模式早已经过了探索阶段,已经很成熟了。”
为了让数据更有说服力,评价团队自主研发了“长沙市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与综合素质评价、体质健康监测、综合实践活动等系统互联互通,整合多方教育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建成了长沙市基础教育质量大数据库。
他们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全市教育质量大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精准诊断,及时反馈,使教育评价过程性数据采集、数据清理与分析、报告自动化生成、结果可视化呈现一体化。
他们还首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电子地图”,通过图表、文字、动画形式直观显示不同区县的不同指标发展状况及差异,实现了对全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的在线监控。“哪个区域和学校教育质量如何,只要轻轻一点,相关数据和分析立即出现,一目了然,直观简便。”缪雅琴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