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行动:课后服务延时更延“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红丝带助力成长

    2020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年底前中小学将实现午餐和课后延时服务两个“全覆盖”。继2020年5月启动午餐供餐工作后,到11月2日,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已正式启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

    在当天上午开启的延时服务班启动仪式上,一条条红丝带通过教师们的双手化身蝴蝶结紧紧系在学生们的胸前,像火焰般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这一条条红丝带就是一份份亲切的关怀,时刻陪伴着学生们,连接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

    “大延时+小延时”

    让爱一直延续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和郑州市相关文件的精神,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于本学期开展的“红丝带行动”,让课后服务这一惠民公益活动延时更延“爱”。

    据笔者了解,学校原本的延时服务是到每天下午5点,但考虑到在个别情况下有家长不能按时来接孩子,学校党员教师和青年教师便组成志愿团队,自觉担负起延时期间对家长未能按时来接的这些学生的照顾任务,形成了“大延时+小延时”的爱心接力局面。

    学校一年级有个叫琦琦(化名)的学生,没有经历过幼小衔接阶段。初入小学的他,也许是新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上课时他经常不愿待在教室或听讲时自言自语,作业不会写,东西也不会整理。尽管如此,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一直用心关注和默默地帮助他。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志愿服务教师反复、耐心地对他进行辅导,不会做的题老师就亲自示范,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他。下课后不愿意进教室,志愿服务教师就留下来陪伴他;放学时不会走路队,就让两个小伙伴领着他走,小手拉小手,也是爱和力量的传递。

    经过课后小延时“一对一”的加倍关爱和引导,琦琦慢慢感受到自己时刻被教师和同学们关心着、呵护着。现在的他,学会整理文具了,通过家长反馈得知,琦琦回家后还能够主动写作业了。精心的延时加上丰盈的关爱,帮助他慢慢成长,只需静待花开。

    每个年级都有学生加入“小延时”队伍,志愿服务团队的老师们会利用这段时间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最近的学习状态、心里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中的困惑,陪他们跳绳、下棋,让学生们在“小延时”中也有满满的收获,体会到被陪伴、被关怀的幸福感。

    党员志愿教师们在“小延时”中常常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很多已身为人母的女教师,把原本属于照看自己孩子的时间奉献给了需要帮助的学生。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我是党员”,所以“我义无反顾”;虽然“我是妈妈”,但“我更是老师”;因为“我是老师”,所以“我无怨无悔”。

    “延时+延‘爱’”

    让爱无限丰盈

    (一)教师精心准备,是爱的丰实

    为让延时服务内容丰、效果佳、学生爱、家长夸,学校和教师做好了充分准备。

    启动大会,打好延时服务“第一枪”。2020年10月27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召开延时服务启动会,校长杜豫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作了重要部署,教导处主任陈伟伟从工作原则、工作目标、服务内容、服务保障、具体要求五个方面详细解读了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落实延时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全体教师充分领会了会议精神,感受到了肩上担子之重。此次启动会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指导性强,为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落实服务。

    启动仪式,助力延时服务心连心。启动会的仪式感面向教师,为了将坚实的力量和浓浓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延时启动仪式又细化到班级。如在2020年11月2日的班班启动仪式上,教师们亲手将一条条饱含深情的红丝带系到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们胸前的挂牌上,将学校延时服务的美好情结传递给了每一个学生,也将师生的心紧密地连在一起。

    特色课程,推动延时服务伴成长。根据金水区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具体指导,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充分考虑学情、班情的基础上,学校统筹安排、精心准备,在课后延时期间开展“自主作业+特色课程”,融合主题教育、学习能力提升、课外阅读等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等项目。内容丰富的特色课程涉及爱国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等领域,社团活动涵盖“活力田径”“篮球宝贝”“火焰啦啦操”等项目,动静皆有的特色课程安排丰实了延时服务的内容,延展了延时服务的意义,提升了延时服务效果。

    在安静的教室里,学生们正与教师一起阅读、一起书写,可谓师生同课程,师生共成长;在操场上、功能室、管乐厅,到处都有学生们有序参加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的身影,大家在一起个性发展,不断进步……这就是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的延时课程,实现了多彩课程培育“仁、智、勇”品质少年的目的。

    (二)学生互帮互助,是爱的传递 

    受到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小莉帮忙》节目的启发,学校三至六年级的30余名学生以传递温暖、奉献爱心为目标,组建了“小暖帮忙”社团。“小暖帮忙”团里聚集了一群有爱心、善交流、乐助人的“天使”,其职责和义务就是帮助他人。为了让学校的延时服务能够顺利进行、内容更加丰富,“小暖帮忙”团也积极参与其中,开展“一帮一”系列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高年级“小暖”们走进延时小课堂,进行互帮互助。放学后,他们不仅护送低年级学生走到指定位置,还会给弟弟妹妹们讲题、辅导功课,他们与低年级学生友好交谈、耐心讲解,体贴照顾他们,帮助弟弟妹妹扫清学习中遇到的障碍,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一帮一”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对课后延时服务这项惠民政策,“小暖帮忙”团也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三)家长走进课堂,是爱的共育

    红红的丝带连接着你、连接着我,也连接着他。延时服务期间不仅学校在努力,家长们也纷纷鼎力相助。家校共育,让学校的服务阵容更加强大,让延时的步伐更加坚定从容。

    家长们积极报名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为学生们带来一节节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生活课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家校联系,很多家长都怀揣着讲课梦想,纷纷表示非常愿意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

    身怀绝技的家长们,为孩子们构建起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家长课堂:生理健康课,如低年级的“爱我的牙宝宝”,中年级的“我想长高高”,高年级的“男生女生的秘密”;心理指导课,如“跟小情绪说拜拜”“相信自己,我能行”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不同意见,逐渐走向成熟,塑造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家校共育,让延时服务效应“1+1”远远大于“2”。

    (四)学生享受阳光,是爱的延展

    总会有份特殊的爱走进某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拥抱他、温暖他、陪伴他。学校的延时课堂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而且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向上生长。如有一个叫茹茹(化名)的学生,是个先天唇腭裂儿童,家里享有低保,享受社区最低生活保障,父亲送外卖,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这样的家庭环境令孩子的成长极具挑战。学校和教师不抛弃、不放弃,一直用200%的爱,“小心翼翼”地呵护她成长。

    小姑娘口齿不清晰,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情绪突然失控的情况,坐到地上脱鞋子,然后大声哭叫。每每遇到这种突发事件,班主任王老师总会第一时间抱住孩子,尽力回应孩子的话,然后用妈妈般温柔的声音劝导她,慢慢平复她的情绪,给予她拥抱和抚摸、温暖和关爱。借着延时服务的时机,王老师还会耐心细致地教导她。如果字写不好,就握着她的手写;普通话不会说,就领着她对口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就这样,王老师每天在她情绪不好和对她的耐心安抚中不知往复了多少次,但王老师从未有过怨言,依然坚守着这份特别的爱。也许,爱真的可以创造奇迹,茹茹(化名)一点点地变化着,慢慢能够安静地听课了,延时课程让她在学校就能提前完成作业。孩子的父亲看到女儿的变化十分欣喜,对学校所做的一切深表感激,感谢教师们给予孩子那么多陪伴和帮助,感谢延时服务让这种关爱不仅没有缺失反而更浓,而且还一再表示会继续高度支持和配合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

    班主任王丽媛老师说:“身为教师的我们,很开心能够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方式延续爱、传递爱、传递力量,小小的红丝带不单单是一个标志,它象征着关爱和希望,系起的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心、孩子们的开心和家长的安心。”

    红丝带行动

    让爱坚定有力

    红丝带行动架起了爱的桥梁,课后服务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据统计,如果把学校为每一个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系在胸前的红丝带连接在一起,可以把黄河路三小的整个校园绕上一圈。漂亮的红色蝴蝶结凝聚着学校贴心、用心、暖心、舒心、放心的“五心”服务,串联起了学生们愉快、充实的延时时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