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学校建设如何开启“加速度”
周秀平建议,要加大对县城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教育部门可以进一步规范优质师资的流动,灵活运用岗位和政策约束,防止学校之间“挖抢”名师。二是要提高待遇,提升县城学校对优质师资的吸引力。同时,还需要坚持教师在地化培养,总结地方的创新经验和有效做法,进一步提升长期扎根乡村教育一线、有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校长的培养力度,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力度。
在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遂川将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建设作为中心,探索和创新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新方式,推动校长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提高教育水平。
“抓住校长,就是抓住了现代学校建设的关键。县城学校校长有想法、有实践经验,需要对他们重点培养。同时,也要让他们有充分的创新空间、试错空间去尝试和推动教育创新。”周秀平说。
如何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金乡县实验小学曾经是当地的一所优质小学,班额一度高达七八十人,学校不堪重负,家长却仍趋之若鹜;相反,毗邻的西关小学却面临招生压力。校际发展不均衡、择校问题严重,曾经是金乡县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痛点。
为推进教育均衡,2015年,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组建。随后,实验小学本部、西关小学以及山阳书院附小都被划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所小学直线距离不足500米,成品字形,纳入同一教育集团之后,三个校区分别接受低中高学段的学生,三校师生全部混编,真正融为一所学校。
“三所小学校完全融合一体,也就没有择校的必要了。”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树新说。
“教育集团内的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均衡配置。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又是师资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确保了集团内的各校区办学理念一致、管理团队一体、育人模式相同、教育教学同步,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各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李英渠说。
加速县城学校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方华担心一些地区错误地理解加强县城学校建设的政策初衷。他提醒,县城学校的建设必须是基于县城发展,基于解决“大班额”和学位不足、学校配置和建设落后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统一,不能建设超标准学校的豪华学校、大规模学校”。
“加强县城学校建设,不是打造所谓的名校,这是对教育生态的严重破坏。”方华呼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教育职责、保障教育财政投入、落实各项教育政策的同时,还要承担创设公平、有序、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发展环境的责任。
如何避免出现举债建设豪华学校、超标学校的做法,方华认为,要严格规范学校建设标准,不能低于标准,也不能高出多少标准,要以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来规范学校建设标准;不可以建豪华学校为由,减少其他教育经费;各级教育检查督导的过程中,不应以高于标准豪华学校为“亮点”,而应以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标准为“亮点”。
“优质均衡不是几所豪华、超标学校,而是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打造更多的优质学校。如果只注重超标学校建设,不可能满足学生、家长对政府履职的认可。地方政府一定要转变这种依靠大规模投资打造超标准学校的理念。”杨程说。
杨程建议,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履行发展优质均衡教育的职责,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的督导要更加注重优质、均衡,并将督导评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奖惩的依据,对经费投入不足、履职不到位、整改不力的地方政府进行问责。
■建言献策
建好县城学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曹浩文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县城学校建设,不仅是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现实需求。然而,县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建设好县城学校,需要县级政府的系统谋划、中央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社会的资源扶持,以及一批扎根县城、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和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
依据县域人口分布和变化特征,编制学位布局规划,是确保学位供给、精准布局学位的前提。教育局要在调查和走访学校的基础上,摸清学位供给数,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近年学位需求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厘清学位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合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常住人口出生情况,开展学位需求预测。综合学位供给和学位需求两方面信息,判断学位缺口,然后结合学校建设标准,编制学位布局规划。
建立跨部门、跨层级政府间的协同机制,是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顺利推进的保障。新建、改扩建学校涉及发改、财政、住建、规划和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的业务,需要中央、省市政府的支持,跨部门、跨层级政府间的协同机制,有助于保障项目按期推进。一些县由县长牵头,各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共同参与,组建城区新建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还设立专责小组,例如项目用地专责小组、项目建设专责小组和基础设施建设专责小组等。这样,明确了职责,压实了担子,有领导小组的统筹和督促,有专责小组的分头落实,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的推进就顺畅许多。为了减轻县级财政负担,确保项目经费投入,一些地方建立了省市支持县城学校建设的机制。由县编制城区中小学校建设规划,市级审核上报,省、市各自承担一定额度的财政补助,再由县专款专用,推进项目建设。
除了新建、改扩建学校,落实学位增量以外,还需要统筹使用现有学位,盘活学位存量。通过加强一贯制学校建设、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一方面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学位需求热度不均、部分学校“一位难求”与部分学校学位冗余并存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这些学校、校区或学段之间学位的腾挪置换和共享,应对学龄人口的错峰增长,提高学位使用效率。
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是加强县城学校建设的关键。“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校长和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县城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面临尴尬境遇:一方面,工资水平和发展环境不如城市学校;另一方面,享受不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资可能低于乡村。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全国12个省份的调研表明,乡镇教师、乡村教师的收入高于县城教师。在此背景下,需要选优配强校长,选拔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富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校长,鼓励校长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要加强教师招聘、配置、培训和管理,既拓宽教师来源渠道,补充新鲜血液,也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升队伍水平。有研究者建议,扩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逐步扩大至覆盖县城学校。
借力“互联网+”,是县城学校共享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广大中小学师生迅速提升了线上教学和学习的能力。后疫情时代,需要继续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经验,挖掘线上教育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优势,推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一些县城学校通过与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合作,采取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的形式,实现与优质学校“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考试”,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我们应当追踪和分析这些学校应用“互联网+”的经验和心得,研究进一步推广的可行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