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深度融合 打造发展新动能
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印发,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再细化。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保障和中高水平智力支撑的重要砥柱,是助推形成区域合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力杠杆。以校地深度融合打造发展新动能,是凸显教育供给侧优势的主要途径。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标重庆“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聚焦新经济形态、新业态,以校地共建现代化产业学院为核心,构建起结构、功能、成效全面升级的校地合作办学大体系,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新动力源。
一、坚持以提质培优为主战线,全面构建起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大格局
紧扣提质培优,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一体化推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创新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育人成效50强”“教学资源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产教融合50强”等称号,新近收获“2020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2019年,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资源平台更上一步,改革发展迈入新阶段。学校凭借竞争力优势加大连线政企力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上开展深度合作,并拓展合作与创新外延,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的合体步伐,建立健全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校内育人与创新大循环、政校企三循环相互促进的“三螺旋”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大格局。
二、坚持以内涵建设为生命线,全面打造高水平合作办学质量品牌和创新动能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校地深度融合发展“三螺旋”模式主要依托于实施“三边两协同四高地”系统工程建设,办好“五链三新”融合式产业学院,使传统产教融合转型升级为产学政融合新模式。“三边两协同四高地”即处理好政校企三边关系,同步推进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打造联合办学示范高地、人才培养高地、技术创新高地以及社会服务高地。“五链三新”即打通知识链、人才链、产业链、政策链、创新链,实现协同育人;以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为主,实现协同创新。2020年9月,学校与渝北区共建的仙桃谷软件学院(以下简称“软件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学校三个产业学院之一。产业学院推动企业和学校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一)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打造“知识+技术”创新新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软件学院,一是学校主动联合政府部门共同发力支撑渝北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计划的实施,主动服务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以合作谋取共赢,切实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
软件学院紧跟以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新职业要求,按“专业对接产业”原则,开设大数据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10个专业;遵循经济发展、学科发展、产业发展规律,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打造“一院三基地”,即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以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科技协同创新基地。计划通过“三步走”,在5年内全面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这与渝北“到2025年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达到500亿级规模,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000亿元”的规划相适应。
“专业—专业群”“产业—产业群”,合作办学的组织形式从单一零散的品牌订单班向系统化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大学院转型,更大程度释放了政校企活力,推动劳动力、资金、技术、创新、信息等关键要素科学流动,极大优化了资源配置,为批量培育符合现代(高端)产业链条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30余个市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共建产品研发中心、百创转化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实施推广“平台+项目”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刚刚过去的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以高职组之冠的成绩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育人与创新成效显著。
(二)发挥体制环境优势,打造政策创新新动能
依托体制环境,校地将围绕软件学院继续“画圆”,大力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突出本土标识,打造国际品牌,力争成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国内示范标杆。学校还依托身份优势,通过政策、效益等杠杆因势利导,进一步吸引企业投入资本、技术、知识、管理及硬件设施设备参与校企合作;逐步建立覆盖主要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着力优化“双师型”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推动政府部门用好宏观调控,加强政策弹性力度,基于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现实需求,将拓展和优化学校办学空间提上议程,将学校周边土地及相关产业一并纳入学校发展的统一规划,形成更加良好的教育格局和业态布局。校地共同绘就一张扬本土科技创新志气,服务重庆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宏伟蓝图。
三、坚持以深化融合为延长线,全面推动校地协同治理模式革新升级
蓝图还需依靠制度来落地。校地不断夯实合作办学基础,补齐制度、机制、政策等方面短板,构建以横向项目制为基础、纵向科层制为补充的矩阵型组织管理体系,充分依托职教集团、理事会实现政校企跨界共治。学校以1∶1∶1的结构设置合理化政校企在领导组织中的占比,构建成熟稳定的办学共同体。发挥学校办学自主权优势,以合作办学实效“倒逼”政府部门职能转型和深化具项改革,推动构建深化校地融合的四大机制:围绕融合是合作维度的多元版,创新校地融合推进机制;围绕融合是合作关系的亲密版,重塑校地融合保障机制;围绕融合是合作意图的走实版,强化校地融合评价机制;围绕融合是互惠双赢的兑现版,建牢校地融合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全面提升校地融合办学治理效能,助推加快实现增值赋能目标。(王东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