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政社”协同 加强价值观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西师范大学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成功构建了以“四方协同”“三环递进”“五措并举”“十大领域”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构建“家校政社”四方协同、三环递进的联动育人新机制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积极探索“家校政社”四方协同、三环递进的育人新机制。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协同,教育是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把大学生培养成什么人,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家校政社”四方联动,形成自觉养成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构筑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多位一体育人平台。思想认知—价值认同—行为认同三环递进,遵循价值观内化规律,以思想认知、价值认同、行为认同三环递进培育价值观,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义,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再外化为自己的社会实践和行为自觉。在实践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和理解,并转化为自觉行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教学体系、学工体系、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坚持育人先育心,以思想认知—价值认同—行为认同三环递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知到行、由内至外,不断提升对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推动形成学校、家庭、政府、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沟通协调家、校、政、社四主体,合理调配各类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基础。

    办好人民满意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忽视家庭的助推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反馈作用。打造“四方协同、三环递进”育人模式,即“思想认知、价值认同、行为认同”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力于开展“家校政社”协同联动育人,建立家校政社教育资源共享、四方联动合作育人新机制,形成贯穿招生录取、在校学习、毕业就业、社会评价的协同育人开放式闭环系统。“四方协同、三环递进”模式极大拓宽了学生、家庭、教师、学校、政府、社会之间的互动途径,使培养途径从单一走向多元,培养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培养效果从表层走向深层,实现价值观内化彻底、情感认同度高、行为践行主动的目标。

    实施“五措并举、十大领域”行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实施“五措并举、十大领域”行动,即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家校合力、实践驱动、制度保障五措并举,聚焦专业建设、课堂教学、课程思政、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社团活动、学院文化、家长委员会+平台建设、社会实践、国际化十大领域,坚持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关键处着力,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不完善、培育路径形式单一、缺乏特色、缺少协同以及价值观如何内化服务教学等问题。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家校合力、实践驱动、制度保障五措并举,把教育引导作为培育主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文化熏陶作为培育的无形力量,以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浸润涵育。拓展家校共同体协同育人新领域,构建全方位的养成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社会日常生活。在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制度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着力聚焦十大领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重点聚焦专业建设、课堂教学、课程思政、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社团活动、学院文化、家长委员会+平台建设、社会实践、国际化十大领域。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家校合力、实践驱动、制度保障五措并举,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使家长、学院、政府在人才培养上“职责同在、责任共担、成果共享”;整合家长资源,强化文化引导和生活引导,传递社会美德、积累正能量;整合政府资源,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畅通融入社会的渠道,在十大领域健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机制,使之内化彻底,实现情感认同、行为自觉。

    通过探索“家校政社”四方协同、三环递进的联动育人新机制,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将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紧密融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创新育人途径,突出“党建+教学”特色

    透过基层教学组织和专业建设,有机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大学生内心,情感认同度高;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建在专业上、建在基层教学组织上,有效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联动。

    党建+教学:打造“党建育师+团建育生+课程思政+出国育心”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格局,重点培养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挖掘各门课程内蕴的思政价值,并积极开展“初心学堂”“微党课”“出国行前教育”等常态化系列思政活动,将“师—生—课—心”思政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注重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打造“金课”,创新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靠教学质量赢得学生、吸引学生。

    多元评价:引入家庭、政府、社会第三方评价主体,改进评校评教方式和效果。通过“进校园、进课堂、进寝室”,各主体第一时间、第一视点、第一节点了解学校,为本科教学建言献策。

    制度保障:建立“家校政社”四方协同育人工作小组,协调推进多元主体互动和联系,更好地服务于思政教育和本科教学。每两周固定开展一次党支部、教研室联席活动,改进立德树人工作举措。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建设,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制度导向。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育人效果

    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效,实现“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预期目标。由此,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显著,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高度好评;探索成果被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两次获得省政府部门领导批示肯定,成果被多家单位采纳使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获得了广泛认可。

    产生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等一系列课题立项,形成了一批调研报告。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等权威报刊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论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著作《我的大学记忆——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纪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家校政社”联动建立就业实习基地20余个,推荐并落实学生就业岗位约200个,设立家长课堂50余次,向学院捐赠图书近千本,捐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100人。“家校政社”联动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8%以上,累计获得国家奖励近100项、省级奖励200余项。全校本科生考研率、出国率、公务员率、考证率逐年攀升。

    在校内校外推广应用。在总结成效的基础上,在本校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开设“家长园地”专栏面向全校推广。省内外多所高校学习借鉴该教学改革经验,认为该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具有中国心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改革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项目组成员多次赴华中师范大学与浙江师范大学等省外重点大学交流推广“家校政社”联动协同育人实践经验,获得使用单位认可和采用。

    获得同行良好评价和社会高度认可。先后获得江西省分管领导批示肯定,得到多家全国性主流媒体以及《江西日报》、江西卫视、江西广播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江西卫视先后3次以《社会传真》等专题形式对本教学改革的应用前景给予充分肯定。“家校政社”联动协同育人走进大学生家庭,赢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他们认为“家校政社”联动加强各主体协调沟通服务人才培养,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6年来,历届毕业生高度感恩“家校政社”联动协同育人所发挥的帮扶助力作用。学生毕业后,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都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学校也因此培养并赢得了一批优秀校友。 (张艳国 黄 慧 谭海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