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也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影响整个培养过程继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球化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优质音乐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依靠单一的培养模式显然行不通。如何转化现行培养模式,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研究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教育自身改革创新和顺应社会新期盼的外部迫切要求,也是高师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下简称“音乐学院”)坐落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授权点、“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而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百年来,学院担负着以江苏为中心至全国的音乐舞蹈教师培养,以及为社会培养艺术表演及编创人才、为艺术科研和学术单位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为全国培养培训基础和高等音乐师资的重任。音乐学院传承近百年的优秀传统,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资源丰富、艺术教育门类完整的优势,逐步确立了以音乐教育、中国传统音乐与史论研究、民俗音乐研究、吴越西楚江南区域音乐研究为核心的学科方向。自成立以来,音乐学院始终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精神,以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多措并举,积极打造中国与世界音乐教育的研究平台,构建科学化适合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明确培养目标

    清晰人才培养定位

    只有明确对于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质量问题和解决人才就业走向问题。从调查来看,高师院校培养的音乐人才就业出路应该多为音乐基础教育方向,因此音乐学院坚定贯彻上级部门对师范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深入调查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根据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科学定位培养人才目标,即培养出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能力优秀、具有一定的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全方面的音乐教师。除此之外,音乐学院将师范性在人才培养中突出,特别是让学生在精神上意识到要成为音乐教师不单单是掌握一定的音乐素养便可以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思想上形成对音乐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当学生从意识上认可了音乐教师这一职业的重任后才能够积极地投身到学习当中,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完善自身的能力,从而为音乐基础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稳固“一流”发展根基

    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整体教学中的关键,是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重点,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带动下,音乐学院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结构。一方面,优化已有音乐教育课程体系。音乐学院植根于学院的音乐文化土壤和学科动态,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开设音乐思政课程,注重专业课程与“真善美”的结合,组织各教研室针对已有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改革,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到“以专业化人,以专业育人”的隐性“课程思政”目的。同时,结合“四史”,将主旋律声乐作品作为教学必唱曲目,开设“红色音乐史话”特色专业思政课程,让学生陶冶政治思想情操,加强对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缅怀先烈事迹、传承先烈遗志,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信任。另一方面,建设音乐师范特色“金课”。近年来,音乐学院积极编写一批音乐特色教材,培育一批音乐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撰写一批音乐专著,为高校音乐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开设“歌唱风格与发声训练”,该课程是一门以“多种唱法”演唱实践为核心,教授多种歌唱与发声原理基础知识,从中小学音乐教材出发所构建的歌唱类师范特征核心课程;开设“音乐专业英语”课程,旨在提升音乐学院学生音乐领域的英语交流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加深中国文化核心素养。

    加强实践教学

    吹响改革号角

    实践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音乐学院以实践为导向,建设符合学生喜爱的、音乐师资人才需求的“一流课程”。一方面,丰富实践教学活动。音乐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活动内容,在已有实践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安排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拓宽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途径,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例如,在教师帮助下,定期组织、策划、参与全校性的文艺演出、专场音乐会、毕业汇报演出等,参加学校所在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组织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汇演等;组织观摩国内外著名音乐家、表演团体的演出,并让学生对演出效果进行讨论评价,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树立健康艺术观、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激发艺术表现欲的目的;以就近、本土为原则,积极组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到本地有特色的地方音乐机构、团体进行田野工作,了解地方音乐的发展状况,采集民族民间音乐,学会一到两首江苏本地民歌等。另一方面,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构筑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的关键,是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实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音乐学院根据现有校内实训资源,建立适应音乐教育专业特点的校内实训室,如:舞蹈练功房、钢琴室、电钢室、器乐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探索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训的一体化,使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教学和实训的互动,从而提高专业技能。同时,音乐学院积极拓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原则,音乐学院主动与中小学校、艺术团体、社区等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音乐艺术行业管理规范、理念先进的教育及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岗位实践条件和良好的教与学结合环境,丰富专业实训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筑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平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释放强大育人力量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队伍的高质量保障是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一方面,优化师资队伍的组成。音乐学院形成了各学科专业由高端人才引领带动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的集体效应,完善导师管理机制,施行导师聘任制。学院建立以江苏省内各市教研员、音乐文化管理者、一线骨干音乐教师为主的音乐教学、文化管理导师组,从招生、培养、考核、实习等方面全方位介入人才培养。同时,积极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内外学术专家、演奏名师等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了解学术动态,拓展专业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和洞察力。另一方面,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近年来,音乐学院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有关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学习与讨论,加强对现代音乐教育观念的学习与思考,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跟上现代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转变教学行为,逐步从教书匠、传授者、执行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研究者、创新者。同时,音乐学院还不断增加对教师业务培训的投入,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民间音乐、世界民族音乐等急需学科教师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培训、观摩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动态和最新成果,开阔艺术视野。进一步完善教师听评课制度,通过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重视教育研究工作,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开展音乐教学改革研究,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最后,建立健全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音乐学院根据教学实际,实行教学量化和质化管理,加强教学监督检查。完善评价内容,制定较科学的教学评价细则,采取学生评教、教师自评与互评、督导检查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督促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实行教学双向选择,推广公开授课和知识讲座,通过外部因素调动教师加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及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积极改变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实践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对于音乐教育人才素质培养的效果,不断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输送更多、更好的音乐教育人才。

    (华伟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