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命教育需要家校协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孩子还在上中班,晚上回来跟我们说,自己的皮球虫死了,还专门举行了一场葬礼。”江苏一幼儿园的一位学生家长惊讶地发现,这是幼儿园的“死亡课程”。虽然不少家长自发在朋友圈晒图、晒感想,觉得幼儿园早早地开展生命教育十分重要,但也有一些家长觉得不太吉利。而该幼儿园负责人表示,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孩子们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

    死亡本来是无法逃避的话题,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忌讳谈论死亡,这也是生命教育难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对死亡避而不谈,目的在保护孩子,事实上却剥夺了孩子正确认知生命的机会与权利。缺乏对死亡的理解,一则容易让孩子对死亡极度恐惧和抗拒,二则容易让孩子把生死当作儿戏,否定自我生命价值,导致一些负面行为的发生。死亡教育不仅是孩子应该学习的,更是需要家长勇敢去面对的。如何给孩子解释死亡,正确认识生命,帮助孩子做整体发展的人生规划,帮助孩子探索自我的意义,应是父母们要尽早去解决的一道教育题。

    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生命教育早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与死亡,从而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为什么而活?我们该如何生活?怎样才能活得更安全、更长久、更幸福和更有价值?这些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平常较少涉及的问题。不少学校的生命教育是滞后的,家长普遍关心的也是孩子的学习和成绩。然而一些让人痛惜的极端事件屡见报端,一次次刺激我们的眼球,提醒我们生命教育的不可或缺。

    事实上,一个人不管毕业于哪一所学校,所学的是哪一门专业,获得了怎样的学位,最终都得面对生活。怎样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境,每个学生都不能缺这一课。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生命的启蒙者,让孩子了解生老病死就像植物有花开花落一样,遇到问题时要求助家人,正确疏通情绪,并用极富仪式感的方式引导孩子更加珍惜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每一天,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且有意义的实践,家长应该积极理解配合,给予鼓励。

    教育无处不在,暴发于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的机会,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认识到,幸福是人一生所追求的永恒目标,而活着是幸福的前提。通过生命教育引领学生过一种安全、理智、负责任、有热情、有追求、有爱心和有创意的生活,使学生拥有创造幸福人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引领我们的孩子通向幸福生活的阶梯。

    面对部分家长的不适应、不理解乃至于担忧,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用实际效果打消家长的顾虑。同时,还应该加强家校合作,比如,邀请家长学生一起阅读生命教育的绘本,家长学生共同参加学校相关主题开放日等,引导家长正确认识生命教育的意义,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家校协同,一起发力。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