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充满活力的高级知识社会
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和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拥有发达的高技术产业。但是,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外强中干”,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如贫穷、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教育不平等、教育质量不高等。近年来,印度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普及优质教育是印度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印度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造福于个人、社会、国家与世界的必然选择。
为推进国家教育整体发展,印度自独立以后陆续颁布了三次《国家教育政策》。1968年,印度政府颁布了第一份《国家教育政策》,1986年颁布了第二份《国家教育政策》,第三份是今年7月29日正式发布的《国家教育政策2020》(以下简称《政策》)。《政策》提出,将建立一个植根于印度精神的国家教育体系,通过向所有人提供高质量的国民教育,推动印度发展成为一个公平和充满活力的高级知识社会,培养学习者成为真正的全球公民。
重组学校课程结构,普及幼儿教育
长期以来,3—6岁年龄段,这一被全球公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并未纳入印度的正规学校教育课程,这使得大量印度适龄儿童失去了接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机会。对此,《政策》提出,国家将根据学习者认知发展需求和兴趣对学校课程结构进行重组,传统的“10+2”模式(即6—16岁和16—18岁)将转型为“5+3+3+4”模式,分别对应于3—8岁、8—11岁、11—14岁和14—18岁。新课程结构包括基础阶段(学前3年和小学一、二年级)、预备阶段(三至五年级)、初等中学阶段(六至八年级)和高等中学阶段(九至十二年级)。
学校课程目标不仅注重所有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还特别强调塑造学生个性特质,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关键技能。因此,新课程的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发展,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和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文科与理科、校内与校外、职业与学术之间的深入融合。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科目进行学习,以便接触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政策》提出,将国家通用教材地方化、本土化,所有教科书应力求在依循国家核心资源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需要开发地方特色教育资源。
幼儿教育总体发展目标是确保儿童在身体发育、认知发展、社会情感道德发展、文化艺术发展、交流和早期语言、识字和计算能力等发展领域取得最佳成效。印度国家幼儿保育和教育中心将依据国家和国际幼儿发展目标,制定8岁以下儿童早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框架。同时,政府将持续扩展幼儿教育系统,改善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到2030年全面实现普及优质幼儿教育。
改善入学条件,力促全面普及学校教育
为扭转长期以来印度学校教育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困境,印度政府将采取积极措施降低辍学率。尽早让辍学儿童重返校园,防止更多学生辍学,是《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对此,印度政府将采取两项重要举措:一是为全国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所有学校提供有效、充足的基础设施,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从学前到十二年级的高质量学校教育;二是通过持续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及其学习效果,确保适龄儿童全面接受学校教育,为所有后进生和辍学儿童提供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使其顺利接受正规教育。另外,印度政府还将建立一套奖励制度,把懂当地语言的教师部署到辍学率高的地区,开展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学校课程,到2030年实现学前和中学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00%。
《政策》倡导全纳教育,重视社会公正和教育平等。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充满差异性的多元文化国家。尽管印度的教育制度和历届政府政策在缩小各级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差距、阶级差距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但对于社会经济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群来说,在受教育方面仍然处于明显劣势。
对此,在《政策》中,印度政府提倡每个公民都应享有社会公正和公平接受正规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公民身体或精神是否有残障,家庭经济或者社会地位的处境如何,都应该在共同的学校环境中接受正规教育,得到公平发展。此外,印度政府将设立“性别包容基金”,为弱势地区和群体设立“特殊教育区”,努力消除性别差异,确保所有残疾儿童能够充分参与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正规教育过程,并为其提供专门的残疾培训、特殊学习资源和住宿等,满足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政策》要求三、五、八年级所有学生参加由国家考试部门举办的统一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素养发展,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健康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同时,国家将设立“评估中心”,为印度所有正规学校制定学生评估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邦学业成绩调查”和“国家学业成绩调查”顺利开展,监测学生学习效果,确保全国所有学校学业标准相统一。
语言文本阅读和基本数理运算,是未来学校教育和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所有儿童的基本识字和算术能力将成为印度一项重大教育任务。《政策》提出,为实现到2025年在小学全面普及基础识字和算术的有效学习目标,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将设立“全国基础识字和算术工作组”,全面负责和监测全国各地小学阶段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效果。另外,印度政府将大力填补中小学优质教师空缺,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师生比例大或文盲率高的地区,优先聘用熟悉当地语言的优质教师,通过高质量教师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语言学习方面,《政策》将实施“三种语言”学习模式,由各邦、地区和学生自己选择,学生需要选择两种印度本土语言。除了学习印度语和英语外,学生还将在中学阶段学习韩语、日语、泰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俄语等外语课程,以便了解世界文化,丰富国际视野。所有语言学习都将以创新性和体验式学习法为基础,注重语言学习与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此外,印度政府将在全国推进印度手语标准化,开发国家和地方相关课程资源,供听力障碍学生有效运用,促进其有效学习。
推进体制改革,激发高等教育活力
高等教育在推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印度高等教育存在大众化程度低、质量差、监管失灵、科研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对此,《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举措,旨在通过高等教育体制根本转型,全面激发高等教育活力。
为加强国家高等教育治理体制改革,印度政府计划引入一个单一的、伞状的国家治理机构,即印度高等教育委员会,对全国高等教育部门进行有效治理。印度高等教育委员会将设立4个纵向治理机构:国家高等教育管理委员会、国家认证委员会、高等教育补助金委员会和普通教育委员会,分别对高等教育进行监管、认证、资助和学术标准制定。上述治理机构的自身运作将公开化且广泛运用先进科技手段,确保整个高等教育治理透明化和高效化。
为推动办学体制转型,《政策》提出了分层分类办学体制改革方案,将全国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三类:研究密集型大学、教学密集型大学和自主学位授予学院。这三大类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构成印度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国家通过竞争机制对这三类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到2030年,印度每个学区应至少有一个大型的多学科高等教育机构,到2035年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6.3%(2018年)提高到50%。此外,印度还将积极吸纳世界一流大学在境内开设分校,通过机构合作以及师生流动,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同时,为激发大学科研创新活力,《政策》把科研定位为一项所有类型大学都必须承担的重大战略使命,并新建国家研究基金会。一方面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加强国家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同行评审竞争机制,为印度高等教育机构所有研究人员提供资金支持。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