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三中:人工智能让立德树人看得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如何发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势,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德育模式,增进育人实效,促进学生的更全面发展?

    2018年,教育部在宁夏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石嘴山市成为宁夏试点城市。今年11月20日至21日,教育部在石嘴山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暨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场推进会”。作为试点行动的典型示范校之一,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的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智能研训、“互联网+德育”等创新方式在现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彰显出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

    钟蕊是石嘴山三中的一名语文教师,目前也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前几年,曾有不少问题困扰着她:许多学生习惯把成长困惑“闷在心里”,有问题不敢找老师倾诉;日常教学任务繁杂,鲜有时间与学生一对一谈心;此外,每周的思政班会课也缺乏系统指引和规划……随着学校积极推行宁夏教育云、铭师堂教育等平台,这些问题悄然“迎刃而解”,班级德育工作开始步入正向行驶的“快车道”。

    今年返校复课后,钟蕊运用网上爱国主义主题资源《国家危难,少年情怀》,带领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为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事迹感动落泪,在《我和我的祖国》合唱中激扬爱国情怀,许多同学体悟到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并立志向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学习……而这种基于互联网优质资源的德育班会课,已经深深根植到全校师生的日常中。

    “以前上班会课,老师就是仅凭一张嘴和一本教案。到了现在,班会课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形式和高科技含量,老师会结合最新的大数据进行诠释,让我们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当今世界的趋势。”学生宋飞阳和刘玺尧对记者表示。

    钟蕊对如今班会课的变化也深有感触:“对于班级德育,平时最高效的手段就是班会课。现在上班会,经常要用到升学e网通上的资源、课件,如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只需要根据班级情况个性化修改。”

    据学校德育主任刘艳玲介绍,每学期初,学校都确定本学期德育主题计划表,根据计划表定制相关资源,完整包含教案、音视频、新闻等多元化素材,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备课时间,从而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除了德育班会,心理健康和生涯教育也是学校日常德育的重要环节。

    今年10月,石嘴山三中通过使用《高中生入学状态综合测评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普测,从心理健康、学习准备、性格类型和教养方式4个层面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了系统评估。测评结束后,基于后台大数据智能分析,学校专职心理老师燕鹏就即时获取了全校和个体的心理测评报告及预警名单,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走进学生内心,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疏导。此外,燕鹏老师也通过平台各类生涯规划资源,帮助学生切实了解大学、职业、专业,融入外部世界。

    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为契机,石嘴山三中实施“五三四三”工程,将立德树人、减负增效、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协同育人作为改革的五个方向,着力解决新技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积极应用智能助手、智能阅卷、智能组卷、智能分析等开展教学工作,让重复性工作量减少40%以上,课堂效率提高20%以上,教师工作压力得到极大缓解,让他们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们个性化培养方面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石嘴山三中校长陈光华介绍说,在“强基、强人和强课”的理念基础上,学校通过“争项目促转型、校企合作促转变、创新模式提效率、技术导向促发展”四项举措,实现了三大转变:“角色向中心转变,即人工智能由辅助的角色变成核心驱动力量,走入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重心向应用转变,强课堂就是要构建数据驱动型课堂,让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越来越常态;目标向育人转变,解决新技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培养和成长,学校的实践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完成许多教师做不到的工作,但取代不了“育人”的角色。落实立德树人,就要用技术把教师的负担降下来,促进教师角色从“教书”向“育人”转变。这就是信息化大背景下的学校应追求的让数据会说话,让科技有温度,让教育看得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