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提升校长胜任力加码助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吴校长那句‘要做明校长而不是名校长’一直指引着我。”12月12日,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英华学校二层会议室里,“吴甡校长工作室”首期结业式正在举行。工作室成员向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吴甡,工作室学术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铁道等分享着自己3年来的收获。

    2017年7月,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吴甡校长工作室”落地保定,首期吸纳了保定市8个贫困县的20名校长参与。3年来,工作室成员从不会做研究、开展课题研究变成了个个有课题、人人做教研。

    在张铁道看来,“吴甡校长工作室”不仅为保定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教育领军人物,更为“如何将优秀校长多年积累的办学经验转变为真正可学、可转化的公共资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路径。

    名校长引路——

    从“懒惰的勤奋者”到以教学理念为“线”

    “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吴甡认为,校长不能只做“懒惰的勤奋者”,要从以事务为本的“事本”向注重教学思想凝练和表达的“话本”“文本”迈进,最终达到关注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人本”层面。

    “经过在工作室的系统学习,现在我的工作有了‘线’,能在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把事办完办好。”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学校长韩云庆说,如今,以“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智慧、快乐地成长”为办学理念,该校系统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体育教育活动和爱心教育活动等。

    “用生命影响生命”是吴甡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对校长而言,尤其要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和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在快乐中才能更好地成长,这离不开有幸福感的教师,让教师能幸福工作又离不开校长的管理智慧。

    保定市曲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校长李志勇回忆,对工作室成员的每个困惑和问题,吴甡都不吝指导,并且引导他们提高站位。“吴校长总说,校长只看现在,没有未来;只看未来,过不好现在。”

    集体学习——

    从“戳而不动”到“主动成长”

    “我在群里抛出的学习资料、讨论话题,一整天都没人搭茬。”工作室成立之初,校长们不愿表达、不善表达,甚至因工作倦怠带来的学习消极性,让吴甡感到“有力无处使”。

    “没有薄弱的学校,只有薄弱的校长。”吴甡带校长们来到北京,广渠门中学的教职工向校长们讲起了学校从薄弱校成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实践。

    为了让校长们从被动走向主动,激发内在发展动力,工作室制定了完善的集体学习机制,不仅给校长们提供学习资源,还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最初,每次群里的发言我们都要记录,还要反馈给校长”。每次线下交流,工作室都聚焦教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某一具体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化思考;邀请马宪平等教育名家与校长们面对面交流,开阔眼界。

    这3年,田占生任校长的保定市易县裴山学区中心校从区县倒数成了正数;保定市涞水县第二中学校长牛宝存说,作为县里曾经“二三流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学生回流明显……2020年,保定市有3位校长入选河北省首期教育家型校长,其中两位来自“吴甡校长工作室”。

    “做新时代智慧型校长”“向教育家型校长进发”成为校长们的口头禅和主动追求。

    辐射影响——

    从0到48的突破

    “保定地区贫困县初中李梅校长工作室”“保定名师高惠娟工作室”“保定名师高薇工作室”“保定地区贫困县高中贺宇良校长工作室”……总结会上,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校长、工作室秘书长李梅介绍,借鉴“吴甡校长工作室”模式,3年来,工作室成员也相继成立了6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

    “这些工作室已覆盖全市70多所学校,其中不少是以服务贫困县、服务乡村为成立使命,数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获益。”保定市教育局副局长赵建民说,“‘吴甡校长工作室’给保定提供了一批教育火种。”

    据介绍,在“吴甡校长工作室”落地保定前,保定市没有一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教育教学资源分散,教师、校长缺乏集体成长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如今,保定实现了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零的突破”,名师工作室达到了48个,为引领校长、教师成长探索出了道路。

    张铁道认为,传统的“名校办分校”“筑巢引凤”等资源引入,其结果往往是催生了本地学校之间的新落差,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区域教育生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吴甡校长工作室’的独特价值在于借助外来资源激活了一汪春水,大面积推动了本土能力建设。”

    “生命会老,事业不老。”结业式最后,66岁的吴甡接过新一轮为期3年的工作室主持人聘书,“我想继续为北京保定教育协同发展、为保定教育作点儿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