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本真 静待花开缤纷
维嘉同学,一个“特立独行”的广州女孩,明明可以去欧美发达地区游学交流,却偏偏选择去南美洲的智利;明明可以乘飞机直达,却挤着火车晃晃悠悠;明明可以在校园里自由自在,却选择住进了智利家庭……而这背后的驱动力,源于她对西语文化的痴迷。
自从初中时在广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广州外校”)学习西班牙语,维嘉的人生便和跨文化交流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去香港大学攻读本硕,还是到世界各地游学,在独立、专注而持久的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探索中,她积极拓展着人生的宽度与高度,诠释着新一代年轻人的独立人格和探究精神。她还常常把世界各地的见闻化作书信,与广州外校的老师分享交流,让老师也能从中获得启发。
据了解,广州外校一直以来致力于搭建全面+个性+特色的多元教育平台,为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提供通途,并赋予学生反思批判、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大批像维嘉这样的优秀学子从广州外校走向北大、清华、中科大、人大、复旦、浙大、哈佛、哥大、伯克利等国内外知名的高等学府,并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服务于我国前沿科技、对外交流合作事业,遍布全球各地,尤其以王同学、淡同学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校友成长为国家外交人才,续写着新一代的中国故事。现如今,广州外校教育质量已跻身全市前列方阵: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高考成绩年年攀升,高优率从25%递升到97.62%,名列全省前茅。作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者,广州外校用闪亮的办学成绩和育人成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博雅和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广州外校于1963年在时任国家领导人的亲自关怀下成为全国较早创办的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曾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外交人才,后因历史原因停办。为响应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号召,广州外校于2009年在广州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复办。
境教无声润博雅。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刘红梅校长认为,校园生态环境应该首先成为一部立体的、传递办学理念的教科书。于是在她的主导下,广州外校在建设过程中特别关注校园公共艺术形态,注重润物细无声的隐性课程的“境教”,赋予环境积极向上的人文底蕴,以孕育学子博雅精神。
“博学致知揽中外,雅正端品通古今”毛体书写的楹联嵌在红褐色的校门两侧,略一回味,便觉不凡,既完美体现了外国语学校的定位和期许,更暗合了“博学、雅正、融和”的校训。
踏入校门,映入眼帘的《留美幼童图》屏风提醒学生不忘历史教训,要中西兼容,通达世界。外传统内现代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环球广场、异国园林、学子湖、《状元赋》景观石等人文景观建设赋予校园环境以“博雅”审美特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博雅学子。学校一直追求把校园公共艺术置于博雅教育背景的宏阔视野中,调动师生积极参与校园公共艺术实践的意识,进行润物细无声的隐性课程“境教”,以此促成校园公共艺术美化心灵、启明智慧、玉成人格。
人大女孩郭同学说,“小学时,广州外校就是我的梦想学府。典雅大气的教学楼,充满爱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气息……我为能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感到骄傲。”
多彩文化致博雅。为了更好地将博雅精神赋予育人指向,刘红梅校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语大承、外语大通”的办学理念,将博雅精髓渗透到多元文化理念当中,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世界的文化精髓,通过跨文化交流学习,涉猎广博知识,进而实现创新革新,培育能通达世界的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博雅学子。
学校母语类课程(悦读汇、诗社、书法、经典诵读等)、多语种外语课程(英、法、德、西、日)、外语类拓展课程(CNN英语视听说、外语影视欣赏与影评、走进欧美、外语话剧、外语电影配音、外语原创音乐等)、传统文化类课程(剪纸、京剧、陶艺、皮影、粤剧、茶艺、国画、肖形印、广府文化等)、科技类校本课程(地球小博士、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车模、实现你的科学Idea、编程社、动漫科技等)、活动类课程(中外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等在校园都非常受欢迎,在校园里处处是中西方文明的交汇,是古代经典与现代文明的对白,这一切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多彩文化,孕育了学生的无限可能。很多学生毕业后说,印象深刻的就是发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正是这些细节在某一时刻的触动,让他们突破了阈值,达到了远方。
而在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学生的作品与表演漂洋过海,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学校引导学生以海纳百川、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平等开放的包容态度对待各种异质文化,实现中外文化的良好互动与交融,此外,学校同步课程体系的变革与推新,面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独特的心灵,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真正合适的教育,实现对博雅教育本质的追寻。
以美育美弘博雅。来到广州外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自我调整和思想熔炼的过程。五湖四海的教师,不同的理念激烈碰撞,思想的火花得以迸发,业务研讨、互学互鉴,让教学业务得以提升,融洽氛围得以营造,如清澈湖水中泛起的涟漪,逐次扩散出去,让生活在这一方天地间的学子们性情得以舒展、品格得以濡染。在广州外校的校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球网两边的师生对战、田径场上的同伴提携、绚丽舞台上的引吭高歌、烛光闪烁后的生日祝福,他们一起走过成人礼,一起登上鼎湖山……从晨跑到晚修的陪伴,每晚子时方才熄灭的灯光,是校园里长情的告白。疫情防控期间,老师蹲守在电脑和手机旁,指导学生用多种语言拍摄视频,向世界呼吁共同抗疫,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用这种具有人文高度的关怀,让学生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全球意识,俯仰间让“博雅和美”文化思想深耕于心。
广州外校的老师和学生,既是学校探索之路的见证者,也是建设者。如今的北大女孩李彦熙清晰地记得在广州外校读书的情景。“对2010年第一批入学的我们来说,体验是独一无二的。任课老师来自天南海北、全球各地,上课风格各异,有的严谨认真,有的自由随性,有的幽默风趣……相似的是,他们都对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抱以极大的包容,他们以极大的教育智慧,春风化雨一般,既当老师又当‘妈妈’,让学生慢慢适应、逐渐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刘红梅校长笑称,“我们学校就像个‘聚宝盆’,如何让‘盆’里的每个宝贝都发光发亮,达到既知识渊博、又相互欣赏相互接纳的境界,必须要靠文化的融合。我们的博雅和美文化,完美地将这种文化渗透到了学校的各个细胞。”
雅正德育:
守望“慢”成长
刘红梅校长一直坚信,教育的本真,不唯分数,不求快跑,而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静待花开,方能收获缤纷多彩。
静待花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敬重生命个体。学生学段不同,身心发展规律不同。学校的雅育,强调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将德育工作思路精准化,将德育工作重点精细化。
在遵循规律的工作思路引领下,“雅之始、雅之固、雅之成”成为雅育的基本阶段。青春学子雕像、学子湖、涂鸦墙、学生电视台与广播站燃起了活力青春的校园氛围,生涯指导、学生干部培养、各类讲座论坛丰富了实用多彩的德育课程,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外语文化艺术节凸显了动静结合的德育活动。
哈佛女孩叶同学在回忆母校时说:“学校教育是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给我的影响无比深远。广州外校的学生全面发展,无论走去哪里都充满了活力与斗志!”叶同学在静待花开的土壤里培基成长,凭借优秀的综合能力,实现了青春梦想,绽放了自己的人生。
真正的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快教育”“超前教育”,而是走近了解、持久关注、耐心等待的“慢教育”,让学生以更自然本真的状态行走在成长路上,不急不迫,在属于自己的季节,学有收获。
静待花开,是尊重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培育生命个体。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教育的过程是生命体验的过程。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在收获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才能让学生领悟到自主学习发展的真谛。
广州外校在德育实践中,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根本性原则,站在孩子终身发展的高度,努力让他们的生命更快乐、更纯粹、更美好,成为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育德,育心,育魂,助力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自觉成长、主动成长,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个鸡蛋能引发什么?在初一(5)班的班会课上,一场保护鸡蛋的活动正在进行。学生分组,群策群力,保护鸡蛋在自由下落时不损分毫。实验室里,学生腌制皮蛋,当草木灰、熟石灰、泥巴包裹在蛋壳外,在40天发酵后,劳动带来的是一起品尝皮蛋的快乐,更是蛋白质结构性质改变的理论深化。活动课中,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孵化鸡蛋,当鲜活的生命破壳而出时,学生收获的是成功的愉悦,领悟的是生命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