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楼梦》中的教育世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红楼梦》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是中华文化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是当前学校教育要求的必读书之一。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教龄的中学语文老师,我在讲授古代文学课的时候,多半是按书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这些传统的套路指导学生。最近读了张晓冰先生的新著《红楼梦里的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之后,耳目一新。这本书以教育学的视角来品读《红楼梦》,解读作者曹雪芹的教育情怀,其中呈现出来的教育元素,让我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清新与快意。

    《红楼梦》是一座文化宝库。近百年来红学研究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除了专家们所谓的“红学”之外,还有很多人从书中品读出多种文化现象,比如“红楼梦里的经济”“红楼梦里的园林”“红楼梦里的建筑”“红楼梦里的医学”“红楼梦里的茶文化”“红楼梦里的酒文化”等。张晓冰读《红楼梦》,则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正如李希贵校长为这本书所写的《序言》评论道,在《红楼梦》里构建一个教育世界,让人“读来也觉意味无穷”,并认为:“这部著作填补了红学研究的另一个空白,并不为过。”

    《红楼梦》是小说,在小说虚构的情节里研究教育规律是否科学值得讨论。但是《红楼梦》却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正如教育史学家周洪宇教授所说:文学作品中的教育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史料,可以弥补正史或官修史籍事多隐讳、语焉不详的缺陷,可以从民间的生活圈中寻找历史的轨迹。曹雪芹在书中对教育的观察和描写,符合当时教育发展的特征,因而张晓冰的这种探讨很有意义。

    有研究者提出,《红楼梦》的主题就是“揭示教育问题”。《红楼梦里的教育学》这本书,是把《红楼梦》全书围绕“要贾宝玉读书”与“贾宝玉反读书”而展开的故事进行了分析。贾宝玉的厌学和贾政的焦虑贯穿着全书,对贾宝玉读书的关切,是贾府天大的事情。《红楼梦》全书沉浸着浓厚的教育氛围,尤其是贾府对女孩子读书的重视,在当时来说应该是一种进步。

    《红楼梦》多次通过书中人物贾宝玉的感受,表达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和对科举制度的抨击:说那些“读书上进”之人,不过是“禄蠹”、窃食俸禄的蛀虫,除“明明德”外无书,对时文八股深恶痛绝,说这“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曹雪芹根据自己的经历或他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把“他半世亲睹的这几个女子”写进小说,呈现了这些少男少女接受教育的状况,比如第九回顽童闹学堂,写了贾府的义学现状,写了封建家塾教师代表贾代儒的窘迫。第三十三回,写了贾宝玉的反叛而遭父亲家暴。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写大观园结社咏诗。第四十八回写香菱苦志学诗等。《红楼梦》还虚拟了一个理想之园大观园——一所未来的学校。作者在大观园中寄托了他的教育理想!读《红楼梦》,从贾府教育的失败之中,看到了伟大作家曹雪芹对旧教育的批判,对新的教育理想的追求。

    《红楼梦里的教育学》提出,从教育的角度读《红楼梦》,要把这种阅读当作学习“大语文”的途径。《红楼梦》一书包含了汉语母语的各种文体,诗、词、歌、赋、文等各种形式,是语文学习的绝佳范本。《红楼梦》通过贾府这个家族的兴亡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因而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认知历史,把握时代,提高我们改革社会的责任感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红楼梦》描写的是整个社会,既包括上流社会王公贵族,也包括底层社会,奴才仆人、丫鬟婢女、市井小民、农民地主等,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康乾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是一幅社会生活的画卷,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红楼梦》,也是阅读生活,了解这些生活中的人。同时,也让我们认识是非,明辨美丑,这些正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阅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红楼梦》在一百余年前的民国初年就进入了中学生的阅读视野。新中国成立之后,《红楼梦》中的片段也一直被收入中学课本。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红楼梦》始终也是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重点。2019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国家统编高中《语文》七年级课本,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列入必读书目,这些说明了今天中学生阅读《红楼梦》的重要性。张晓冰先生的这部《红楼梦里的教育学》,对于我们阅读经典,把握经典的精髓,拓宽探究学习的视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古城初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