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边疆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新疆艺术学院遇到宋素丽,想要说件完整的事情可不太容易,总有迎面而来或者从后绕行的学生向她问好打招呼,学生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传递着他们对这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援疆教师的尊重和喜爱。
宋素丽的回应往往不是简单的点头或者问好,总有具体的内容。“昨天晨跑偷懒了?”“今天的网络推送设计得有特点!”“欠我的文章要还哦!”……宋素丽和青年学生就如知心朋友一般问候日常。
3年前,宋素丽主动请缨到新疆艺术学院援疆。这份边疆情缘始于2011年,那年开始,她在中国传媒大学给新疆文化艺术人才培训班讲了5年的影视创作课,参与策划了一系列新疆题材纪录片,对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努力为青年学生开眼界
3年援疆即将结束,作为送别礼物,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2017级学生亓巧倩给宋素丽写了一封信。
这封4000多字的信,从她2017年10月参加宋素丽组织的影视精品赏析兴趣班开始,回忆了入学后参加的大大小小各种活动的感悟,有8处之多出现了“开了眼界”“受了启发”“开拓了思维”等字眼。
带着10年记者生涯的阅历,拥有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电视编导、艺术理论和电影学学科背景,经历大学10年教学的磨砺,初到新疆的宋素丽,在第一次课上就敏锐发现了边疆大学生的基本特点:朴实少言,渴求提升,但眼界较窄,见识受限。于是,如何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沟通表达能力成为宋素丽援疆工作计划中的重要一项。
3年中,宋素丽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学生开设讲座、组织活动。同批援疆的很多优秀援疆干部都受邀给学生做过讲座,到新疆出差的专家朋友也被邀请到学校和学生交流互动。
疫情期间,她聘请7位来自文化产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当论文指导教师,持续4个月线上辅导毕业生,为学院师生提供优质课程资源。粗算一下,她3年请来的专家学者有50人之多,“开学季”名师讲座等已经成为学院的品牌活动。
正如亓巧倩给宋素丽的信中所写:“每次内心触动、思维开拓确实是通过参与您组织的各类活动……”
切实为青年学生实践搭舞台
疫情期间,新疆艺术学院“文艺先声”的公众号“火”了。
从3月2日开启《“停课不停学”之读书实践月》到《在线教学“满月记”》《在线教学成果展示》《毕业季特辑》《兴趣班专栏》……这个公众号推出了50多篇文章和音视频,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20多名教师和400多名学生均参与其中。
每一篇文稿、每一张图片、每一段音视频,都经过宋素丽的策划、修改和审核,每篇推送少说得十多个小时的专注投入,大量编辑和修改工作都是靠“北京时间早起,新疆时间晚睡”完成的。
师生心疼她累,劝宋素丽少推几期、降低一些标准,可她觉得,做这些是自己作为教师的强项,必须充分发挥优势。她努力把“文艺先声”公众号打造成师生展示教学成果、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引发社会关注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只是宋素丽援疆期间为学生实践创新搭建的平台之一。
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平台的过程中,宋素丽秉承“融合提升”的理念,融专业,融年级,融师生,融主题,让学生尽可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
2018年,她自发组织教学科研活动,提前发布研讨议题,灵活邀请参与嘉宾,利用午餐前后和晚上的时间,组织学院不同部门的青年教师讨论发言,学生参与会议记录和拍摄工作,并对适宜的议题谈感想、说心得。青年教师愿意和她谈心谈学术谈成长,乐意和她分享教学点滴和笔记文章,学生把她当作良师益友和学习榜样。
“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成了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加油站’‘连心站’和‘憩息站’。”宋素丽说。
3年的实践创新探索,宋素丽总结出了“配合教学、成果导向、涵养素质、提升能力”的理念,在2019年秋季综合实践月活动中,这一理念取得丰硕成果。10个班,3个专业,师生400余人倾心投入,名师讲座、读书月、戏剧排演……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严谨有序的组织让搬入新校区的学生们充实快乐地开启了新生活。在实践月中,很多学生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当众演说,第一次剪辑视频,第一次当导演和演员……能力提升了,自信找到了,青春的光彩照亮了大学生活。
着力为青年学生铸品格
4月的一个清晨,8点的校园相当于内地6点的天色,刚有些蒙蒙亮。返校复课一周后,晨跑团已经开始活动了。
在众多戴着口罩的脸庞中,宋素丽发现了一张不是特别熟悉的面孔,一问,是2017级学生努尔巴那。“加入这个团队,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结交了好多朋友,渐渐地自己变得很积极,很有活力。”努尔巴那说,“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在家的这段时间唯一没有变的就是晨跑给我带来的早起习惯……”
组建晨跑团是宋素丽在文化艺术学院推进“三全育人”计划中的一项内容,晨跑团人数最多时也就49人,还有几名教师,但它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宋素丽说,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觉自愿参加活动,涵养主动学习、追求进步的原动力,是她多年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由宋素丽组建,每天坚持活动的还有一个社团:写作团。组建这个社团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的感受力,提升写作能力,养成每日总结反思的习惯,没想到,坚持下来也快两年了。
在宋素丽看来,青年学生意志品格的塑造尤其重要,坚韧勤奋的优秀品格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援疆3年,宋素丽完成本科课程教学7门,研究生课程教学5门,建设研究生课程3门,辅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108人次。每门课程的课外学时都是课堂学时的几倍,两届150多名研究生课程“艺术学原理”课堂72学时,小组辅导则达到几百小时,常常是周六日全天,平时晚上连续三四个小时。
整理援疆期间的资料时,宋素丽时常会因为一段文字、一张图片、学生写给她的一段话心生感慨,潸然泪下。在她整理的几百万字文稿中,大量篇幅关于教学、关于学生。“学生每一次小的进步,不管过程如何艰难,但最终带给我的都是无比的欣慰和欢喜。”宋素丽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