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课堂:南通课改的创新实践
“在《创造宣言》一文中,陶行知先生是如何展开论述的?”领到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全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走到教室左、右、后三面墙的黑板前,讨论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他们的思考。
“我们将思维导图设计成心形,因为创造就在每个人心中”“我们将思维导图设计成灯笼形状,寓意为创造可以照亮社会”“我们想到爱迪生发明创造的艰难过程,所以把思维导图设计成灯泡”“我们用扑克牌的形式体现立论与驳论”……8个小组设计的思维导图创意各异,课堂忙而不乱,学生解答入情入理。
这是记者日前在南通市如东县景安初中九年级一节语文课上见到的情景。这也是南通市立学课堂常态课的一个微切面。
“立学课堂”:从追求效率到育人为本的回归
南通是一个出教育家的地方,素有崇尚教育改革的传统。宋代教育家胡瑗提出“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推行“分斋教学”“苏湖教法”,被誉为“中国分科教学第一人”。清末状元张謇创办新式学堂,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风气之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以李吉林、李庾南为代表的南通名师,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课堂改革的脚步。南通市的高考成绩,多年来在江苏省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南通教育人没有骄傲和止步,他们自问:南通教育除了“二李”和高考,还有什么?
他们把目光聚焦课堂,提出并在全市推进立学课堂教学改革。
何谓立学?南通市教科院院长陈杰如此解释:“立”体现为目标与结果,“学”体现为过程与方法,合起来即“在学中立……”要在学中立人,培养健全的、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在学中立根,培养的是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人,这是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在学中立身,培养的是人格独立、有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这是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看来,立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教育的回归: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回归到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来,回归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上来,从而实现由“追求效率”到“育人为本”的根本转变。
“12字12条”让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到位
南通市教科院于2013年出台《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概言之即为“12字12条”,经过多年的完善修正,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宝典”。
南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就是“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12个字,简单好记。为了落实12字,南通市制定了操作工具——课堂教学评价“12条”,其中7条是针对学生学的,5条是针对教师教的,学生表现占63分,教师表现占25分,总体评价为12分,实现了“先评学生,后评教师”“重评学生,轻评教师”“主评学生,次评教师”的评价转型。
在“12字12条”的引领下,南通课改由原先的自发状态迈入自觉状态,2016年成功申办全国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成果博览会。2017年江苏省教研室教研人员两赴南通,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调研,总结、推广南通课改经验。
南通市在“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操作策略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五大实施策略,即:限教让学的调适策略、自主建构的活动策略、团队合作的共学策略、踊跃展示的表达策略和案单导学的支架策略。12项操作工具——课堂教学评价表亦进行了转型升级,从过去注重效率转向更加强调课堂育人功能,从偏重实践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偏重知识自主建构转向更重视知识的应用、迁移和创造,更加注重培养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年11月21日-22日召开的江苏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区域推进现场会暨“立学课堂”专题研讨会上,如皋市安定小学、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启东市折桂中学、如东县景安初中、白蒲高级中学、马塘高级中学等6所学校分别通过专题汇报和常态课观摩活动,向人们直观展示了“立学课堂”的样态:时间还给学生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教师讲得少了,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课堂组织更有效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立学课堂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先练后讲的方式更有利于检测学生学习的“盲点”,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与应用;开放性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运生在考察学习后评价:“立学课堂有料、有道、有德,学生在学习状态、在对话状况、在思维状态、在意义状态、在成长状态。”
“四动”引领区域课改不走样不重样出榜样
考察和学习南通的立学课堂改革后,专家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南通教育整体水平高且城乡差异小,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点儿也不比城区低。南通通过内涵式发展实现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将南通立学课堂全区域推进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四动”。
行政推动:
一项教学变革政策的有效执行,通常会涉及启动、实施、保障和评估等要素。这些要素无一不与行政推动相关。南通立学课堂改革得以顺利大面积推进,与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分不开。市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多次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研,为课改定调,并在课改方向指引、困难矛盾化解、体制机制建立、政策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教育局出台文件,督促各县市区成立教育局分管局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以及相关教研员组成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学段、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负责人。全市中小学均成立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各县市常态化、分学段举办全市课改现场推进会,建立乡村课改学校群,比如在如东县,以景安初中为龙头,景安小学、栟茶小学、洋口小学、直夫初中、于港初中、茗海中学等学校组成了乡村课改群,设立课改办公室,各学校集体教研,资源共享。这些举措保证了全市课改有组织领导、有专项经费、有明确目标、有系列活动。
评价驱动:
通过评价改革驱动课堂教学改革,南通市采取了三条具体的举措:
一是推动中考命题改革。从最初的“公正公平、杜绝差错”到以“遵循课标、紧扣教材、贴近生活、考查能力、控制难度”为命题原则,再到为策应立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提出“一减五增”的新要求。“一减”是指适度减少知识性、技能型试题的比重,有效遏制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机械计算,改善中学教学生态;“五增”就是适度增加立德树人、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立意或情境化试题比重,适度增加探究性、开放性、评判性试题的比重,适度增加对课标“活动建议”测试的比重,适度增加真实背景下解决问题的试题比重,适度增加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比重。
二是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如何保证立学课堂教学改革在基本规范引导下整体推进又不至于模式化、千校一面?南通市在用立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对课堂进行评价时,从学科特点出发,规定各学科教研员按本学科的课标对评价表的母表做10%—30%的修订,不少于10%,不高于30%,这就为学科特性和教学特色留出了弹性空间。每次常态化的课堂研讨活动均以本学科立学课堂评价表为研课标准,开展系列活动。
三是改革教学评比制度。在常态化评优课的基础上,南通不仅增设了全市课改课(“12字12条”)的优课评比项目,以此促进教师对立学课堂教学的理解,加速骨干培养,加强操作指导,提升示范引领,改进教学行为,而且在省级优课参赛选拔、市级优课评比、各类优秀人才考核中也以立学课堂评价表作为评价标准。
样板带动:
南通立学课堂区域建构行动中,以温和的变革手法,催生出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南通着力打造两个层次“样板”学校:
一是打造课改样板学校。三年来,从上千所学校中只评选出4所课改样板学校,标准和要求之高可见一斑。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位副厅长在视察如东县景安初中后评价说:“景安初中是江苏省继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后的又一所课改典型学校。”如皋市白蒲中学近几年的教学质量享誉全省,校长缪德军总结学校教学改革经验时说:“没有课堂改革,就没有白蒲高考的奇迹。”
二是打造课改样板培育学校。南通市教育局出台了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样板培育学校的评审办法,每期在各县市区评选出5所学校(分别是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这些培育学校能获得更多的市级教学诊断、专业支撑、成果展示的机会,目的就是让这些学校课改走向深入,并逐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科研联动:
科研联动就是要把教研和教科的力量聚拢起来,实现区域教学领导力的最大化。科研服务课堂教学改革,南通有“四专”:杂志有专栏、报纸有专版、参考有专属刊、课题有专项。具体而言,省级内刊《南通教育研究》每月一期,每期设置区域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专栏;南通市教科院编辑的《南通教育·教科研》报纸,几乎每期都有专版宣传报道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南通市教科院编辑的《教育参考》每年均出刊一期课改专题,聚焦国内外课改最新动态和地区课改经验,提供给教育行政领导、教科研部门作为研究和决策的参考资料;从“十三五”以来,南通市级规划管理课题开辟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引导基层学校、教师围绕南通立学课堂开展实践研究,以课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