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维育人”共同体 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2020年这场艰苦卓绝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深刻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中的崭新标识,既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注入了强大动力,其蕴含丰富育人价值的精神内涵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打造“党建+教学+社团+科研”四维一体融合育人模式,以共建为抓手,形成以“组织育人”为核心,融合“实践育人”“课堂育人”“科研育人”为一体的“学、研、讲、行”四大育人体系有机融合的育人模式,创新性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特色。
品牌特色——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
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学生党支部建设为平台,在校园抗疫实践中,推出“弘扬抗疫精神,做有志青年”系列微党课和“学生党员朋辈教育工程”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动学院师生凝心聚力,讲好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在不断创新中打造学生支部独有的品牌特色。
1.开展“弘扬抗疫精神,做有志青年”系列微党课
第一,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激发党员持久活力。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党支部抗疫精神主题教育常态化,提升党支部活动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以支部党员为主体,以党内学习交流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对党的理论和实践的继续深入学习为导向,以“讲好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微党课教学为渠道来分享抗疫英雄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第二,强化党员党性观念,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微党课是通过学生党员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来进行阐述和分享,这一过程不仅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开展抗疫精神主题教育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的有效载体。
第三,提高党员整体质量,加强党员交流分享。每一期抗疫精神主题活动有3—4名学生党员“上台授课”,微党课的准备过程,也是对学生党员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当然,微党课的分享不仅是支部党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更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让党内教育方式从被动转为主动,让交流方式从单一转为多向。
2.“学生党员朋辈教育工程”班级管理模式建设
第一,发挥个体优势,组建优秀团队。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思想政治觉悟较高,各方面表现优异,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先进队伍。他们个体优秀、政治成熟、学业优异、行为规范,可以借助党员朋辈队伍发挥有效引领作用。学生党员朋辈教育不属于长辈教育的范畴,但比普通的同辈交流者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在朋辈教育中,学生党员有较高的公信力,他们的一言一行对身边同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以“在疫情防控中怎样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为培养关注点,组建由学生党员为班底的朋辈队伍,通过朋辈辅导和教育来开展基层党建教育工作。
第二,加强班级管理,提高人才培养。“党员朋辈教育”实行“六个一”制度,即“一班一组、一人一岗、一任一责”;落实“三进一谈”常态化,即“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谈心”;贯彻“四个助力”理念,即“助力帮扶跟得上、助力发展中成长、助力快乐又健康、助力学风新气象”。通过“党员朋辈教育”的管理,学生在朋辈小组的带领下,在班级中真正地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也为党支部吸收发展新党员培养了更多的后备力量。
第三,促进学风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党员朋辈教育”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也解决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帮扶困难问题、及时沟通问题、真实了解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形成优良班风学风,塑造健全人格。
实践特色——发挥全国百强学社(凌云学社)实践育人功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学生社团工作特点和规律,着力打造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习为核心内容的理论类社团。本学年依托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开展了推动抗疫精神有机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宣讲活动,强化青年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培育。
1.理论研习激发内生动力
本学年“凌云学社宣讲团”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讲好抗疫故事 弘扬抗疫精神”宣讲活动,社团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以逐步激发,社团的育人宽度得到有效延展,在社团育人平台的辐射带动下,争做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良好氛围已经初步形成。青年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历史方位、发展方向、根本立场、奋斗目标、战略安排、领导力量、根本动力、本质要求、总体布局、国家安全、大国外交、政治保证等科学内容。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成为社团活动的参与者,进而在学习研习中成长为社团建设的骨干力量。
2.服务学生提升社团育人高度
学院依靠“辅导员+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三支队伍,推动社团发展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首先,发挥辅导员队伍组织优势。在学生社团“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帮助引导社团开展建章立制、财务管理、发展规划、凝练项目等方面工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社团的规范化水平。同时,利用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有利契机,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作用,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向学生社团延伸,把学生社团参与志愿服务和项目成果化的情况与学院着力推进的“入党积极分子管理体系”无缝对接,推动社团管理向着“有指标”“可量化”“易评价”的科学化管理方向发展。其次,凝聚专业教师队伍智力资源。学院一直秉持推动一、二课堂融合发展,延伸课堂教学手臂的原则,高度重视社团育人发挥的重要作用,选聘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从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成长的角度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紧密结合所学专业,开展专业课程模拟讲授等实践社团活动。本学期着力推出“大学生讲思政课”“专业本科生进中小学课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新时代道德文明大讲堂”等活动,青年学生在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协同育人特色——打造“党建+教学+社团+科研”四维一体融合育人模式
1.育人模式突出政治引领
坚持“组织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组织育人突出政治学习,确保学生政治上合格、可靠。在实践育人上,通过“凌云学社”社团理论研习,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深刻学习“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让青年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成长路上要导准航向,做一名伟大抗疫精神的忠实学习与践行者。在科研支撑上,依托学校建设“青马工程”研究基地,承办全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讨会”,推动“青马工程”前沿理论、发展动态及全新应用的系统研究,进而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讲思政课”“大学生学术论坛”“师生联合申报大学生学术课题研究项目”等活动开展专题课题研究,引导青年学生读马列、学“四史”、悟初心、践使命,进一步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学生骨干。
2.育人活动突出实践养成
坚持将社会实践作为教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在深化“三下乡”、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投身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开展“返家乡”实践,组织学生向社区报到、返乡兼职锻炼,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知社情、接地气、增本领,在志愿服务中担当责任;实施“爱在宁大”志愿服务行动,安排学生参加不少于10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动员学生赶赴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考验和磨炼。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社会实践,搭建起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成长平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院学生中形成争当先锋表率、勇于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提升了铸魂育人实效。全民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实践更是激励青年学生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攻坚克难中绽放出亮丽的青春风采。
3.强强联合拓宽党建育人平台
学生党支部、社团、教师支部三者形成实践育人与组织育人相结合;学生党支部、社团、课堂教学三者形成课堂育人与组织育人相结合。学生党支部是整个育人体系的核心环节,其他两个环节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学生党支部与社团的共建形成育人大环境,为活跃度高的社团把握方向,社团的锻炼为党支部储备后续力量;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的共建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身先示范、立德树人的功能;学生党支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更好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协同育人突出价值观培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