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向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
榆林学院,一所根植于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的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榆林市仅有的省属本科院校。榆林是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和第二大经济体,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国家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需要建设一所自己的大学。榆林学院根植地方,在新时期应时而动、主动出击、积极转型,构建了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教师教育和管理类四大学科专业群,契合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努力向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
党建引领
优化治理体系
“十三五”期间,学校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学校始终成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的领导落实到院系部门去、扎根于师生中,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提升。在党委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2017年,学校进行了新一轮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批能力强、水平高的年轻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增强了各单位领导班子活力。2018年,召开党代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委和纪委班子,一批政治强、作风正、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的干部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学校坚持统筹改革发展全局,在干部管理制度、教育教学、人事制度、职称评审、绩效工资分配、科研管理、后勤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坚持创新发展,抢抓全国省市建设重大机遇,加快转型发展,推动省市共建,促进绥师合并,推进新校区建设,在“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硕士点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2018年,学校荣获陕西省高校“校级先进党委”称号。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考核优秀单位。2018年,学校党委中心组被推荐为陕西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工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党总支获批“陕西省标杆党总支”培育创建单位,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获批“陕西省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科学定位
推动转型发展
应用型高校是构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更是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已成为当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篇章。榆林学院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榆林市“三区一高地”建设对地方高等教育的需求,早在2008年、2015年就促成省、市主管部门两次签署共建榆林学院协议,支持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2016年初,学校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召开党代会、教代会,进一步凝练发展定位:打造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聚焦“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梳理建设过程中的系统问题,逐一找差距,抓落实。同年,学校成为了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支持的100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2018年,省、市主管部门再次签署共建榆林学院协议,在政策倾斜、经费投入、人才引进、项目审批、规费减免等多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榆林学院不断改革办学模式、创新发展举措,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办学条件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学校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依托学校多年来形成的“1231发展模式”特色与优势,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重点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实验实训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016年,学校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凝练了4个省级“一流学科”和8个省级“一流专业”;推荐植物科学与技术、油气储运工程、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8个专业,申报陕西普通高校“一流专业”项目;申报的“能源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2016年陕西省高等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获批2016年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奋力追赶超越,在陕西高校“一流专业”项目遴选中,学校植物科学与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旅游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7个专业榜上有名,其中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建设项目,其余专业为培育项目。2019年,汉语言文学、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成为上级部门备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提升层次
申报硕士点成功
近些年,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与服务地方的能力,找准短板、精准施策、狠准发力、对准达标,推动内涵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四所重要依托院校之一、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等。
2016年起,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学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在畜牧学、化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和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建成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与瓦尔帕莱索大学(美)、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延安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院校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为榆林学院积累了研究生教育经验。
2017年,国家学位委员会开展了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办学优势,申报工程硕士(化学工程、控制工程)、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畜牧)两个类别,最终将榆林学院确定为陕西省仅有的新增硕士授予权单位。2018年,根据国家《关于需要加强建设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进展核查结果的通知》和陕西省《关于榆林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进展核查结果的通知》,同意学校从2019年起在工程(化学工程领域)、农业(农艺与种业、畜牧领域)开展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学校通过“三推一”导师聘任模式(校内导师、高水平院校导师和行业企业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探索“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培养模式,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目前在校研究生103人,先后在学校、企业等遴选硕士生导师101人。
2020年12月,2020年陕西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被公示,学校又拟新增教育(教育管理、语文、数学、思政4个领域)、体育、旅游管理、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化学7个硕士点。走在了同类二本院校的前列。
引进人才
强化队伍建设
人才始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依靠和关键因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社会服务供给,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学校转型发展,晋升大学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还需要大量“双师双能型”教师。为此,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积极探索人才激励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次修订《榆林学院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建立了刚性引进和柔性聘用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新机制,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新进展。成立了榆林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6位院士和2位学者进站工作。从中国农科院、西安交大、西北大学引进3名教授担任二级学院执行院长。
2018年,刚性引进博士48名,柔性引进学科专家6位;2人入选陕西省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入选陕西高校第二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青年教师在陕西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上表现优异,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19年,引进博士28人,聘请学科专家18人;入选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榆林市科技新星2人,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10余人;遴选学科带头人31人,组建学科团队35个;在第四届“榆溪学者论坛”上,与8名高层次人才签订聘任聘用协议。学校的人才结构进一步合理,逐步夯实了“四个一流”建设、硕士点建设和榆林大学建设的人才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