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向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
重视科研
增强服务能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理念,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凝练了“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农业节水”“洁净煤技术”“陕北民俗文化”“榆林区域经济”等研究方向,建成了30余个省市级科研平台,产出了一批应用型高水平科研成果,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难题,被推广运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6年成功当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2019年,学校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为7.99,在全国693所同类高校中排名第10。
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别、省级、市级各类课题近1000项,经费约85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近两年在高层次项目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4项,居全省第16位,2020年在全国基金总数减少的情况下,学校获批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批23项,实现经费和数量均不低于60%的逆势增长。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0余项。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以及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学校本着“整合资源、凝练特色、突出重点、均衡发展、提升优势”的原则,瞄准国家级别区域重大需求,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强化和突出其固有优势与特色不断凝练方向,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难题,被推广运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立德树人
提升学生素养
学校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地方文化资源,打造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特色素质教育模式,系统部署、逐项落实。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完成的“基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红色资源的思政课铸魂育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获陕西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马亚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三对接一联动’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二等奖。
举办“道德讲堂”“我说师德”“我说学风”“榆林好人”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2017年,学校周楠楠同学勇救落水儿童,获评第五届“榆林好人”,3名见义勇为大学生安金鑫、徐朴、李景智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文明校园建设、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注入了正能量。
为进一步形成文化育人氛围,学校每年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院系一精品”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评比表彰,2017年,《关于表彰2017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通报》下发,由文学院报送的《创新整合陕北文化资源 构建地方特色校园文化》荣获一等奖。
学校按照“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转型发展,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思路,出台了《榆林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榆林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榆林学院产教合作教育工作规划(2016—2019)》《榆林学院关于推进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原则性意见》等制度,先后4次修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2+1+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外联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就业率逐年攀升,高达94%。考研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报考人数成倍增长,录取率高达17.3%。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竞赛,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别奖项283项,省级奖项214项;社会实践竞赛荣获国家级别奖项7项,省级奖项46项;文体竞赛荣获国家级别奖项14项,省级奖项39项。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赛区省级决赛中荣获金奖,在陕西省第四十一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取得甲组团体之冠等好成绩。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及陕西及周边省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部门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加强合作
吸收优质资源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坚持“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区域”的合作理念,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选派多名教师赴国(境)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汉语国际教育等工作,选派多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高校攻读学位或参与交换生项目。具有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资格,目前招收来自日本、乌干达、印度等15个国家的近4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等40余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榆林市政府部门以及省内13所高校、108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并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为进一步深化校校、校企、校地合作,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重庆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财经学院、榆能集团、中国书画杂志社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了15个研究院;与榆阳区等9个县区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
一校三区
推进大学建设
榆林学院的前身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光荣历史的师范学校,李大钊委派北大学生领袖李子洲于1923年在绥师创建了陕西首个党团组织。绥师创办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杰出人才,3位校友成为国家领导人,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陕西领导,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毛主席曾两次亲切接见绥师优秀学生代表并为绥师同学亲笔题词“奋斗”“学而时习之”“艰苦奋斗”;2016年11月,省领导考察绥师后,要求榆林市政府部门提升绥师办学层次,继承绥师光荣革命传统,2017年,榆林学院成功合并绥德师范学校。学校充分利用绥德师范校区红色资源,成立李子洲干部培训中心、陕北革命研究院。创作完成反映绥德师范学校校史的音乐剧《播火记》。传承和继承了绥德师范的红色基因,有力保护了绥德师范百年品牌。2019年3月,经审批同意,绥德师范校区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计划在陕招收“普高生”和“三校生”200人。2019年6月24日,榆林市政府部门第54次专项问题会议确定,绥德师范校区从2020年开始每年招收定向公费师范生200名。至此,榆林学院生源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018年4月,榆林市为支持榆林学院拓展办学空间,确定了榆林学院科创新城校区规划坐标,总用地面积约3519.2亩。2018年9月,“榆林大学科创新城校区”项目概念规划设计邀请竞赛答疑会举行。2019年1月,“榆林大学科创新城校区”项目概念规划设计国际邀请竞赛评审会在榆林人民大厦举行。截至2019年底,科创新城校区详规、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编制已经完成,一期土地征收进展顺利,新校区建设将由榆林市主导完成。
榆林学院一校三区初具规模,三个校区各具特色,协同发展,共同为榆林大学的实现注入力量。
风起扬帆正当时,追梦前行再出发。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航之际,榆林学院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塞上、砥砺奋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榆林大学而努力奋斗!
(榆林学院党委书记 许静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