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和谐教育”理念 描绘“和合”幸福图景
要育人,先铸魂,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育人铸魂的基础。多年来,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坚持“和谐教育”办学理念,遵循“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为每一位孩子的和谐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将“和”文化注入学校品格,构筑全校师生共同的“和谐家园”,用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时至今日,北湖小学“和”文化品牌已然声名远播,也因为“和”基因的代代传承,学校在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湖北省23所获此殊荣学校之一。
文化的要义是什么,就是以文化人。通过优质的校园文化来改变师生的精神状态,让其生命呈现出不断积极向上的态势。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有一个内化于心的过程。为此,北湖小学挖掘了五大育“和”途径以帮助师生内化于心。
课程育“和” 构建了“和乐”课程体系
在研究与实践中,北湖小学打造了以“和而不同·身心乐享”为理念的“和乐课程”体系。在学校范永岁校长看来,“和”文化的精髓是“和而不同”,将其运用于课程建构与实施中,正好顺应了儿童发展的规律,兼顾了小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性;小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是“身心乐享”,体现在课程评价上,就是帮助小学生在轻负优质的学习过程中享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点,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合现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北湖小学提炼了“和”文化在人身上的三大具体体现,即“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和乐课程”的三大育人价值。据此,进行“一体两翼三系列”的整体架构和“三层五类多课型”的集群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体”:把中华优秀传统“和”文化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来构建,使“和”文化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中。
“两翼”:指在国家学科课程中渗透融合和自主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这两翼,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行学科文化价值和学校文化价值培育。均以必修方式进入课程表全面落实,是优秀传统“和”文化教育的两大主阵地。
“三系列”:普修系列即国家课程校本化层面,是全体学生学习的公共课程。选修系列即校本课程个性化层面,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在校级社团活动和年级“走班”特色课程中选择的个性课程。专修系列即个性课程定制化层面,根据不同班级、不同队组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和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究性学习的需求,量身定制专属方案和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集群实施层面采用“三层五类多课型”的实施模式,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广泛的特点出发,提供了可外显、可物化、可选择的课程集群,兼顾了整体性和灵活性,在“和乐”整体课程育人环境下,满足了更多个性发展的可能。
“三层”指实施结构上的三个层级全覆盖。学校在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级上同步全面推进。校级层面,包括一至六年级各班课表内的“和”文化校本课程和校级社团活动。年级层面,由各年级组在每周固定的“和乐课程日”里开展年级内的“走班”课程。班级和个体层面,由各班班主任和授课教师根据该班学生需求,结合自身特长和班级相关资源,在课后服务时段为班级或群组的学生实施特色课程。
“五类”指实施内容上的五类内容育素养。三个层级都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上,兼顾“传承文化”和“面向未来”,从浩瀚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领域中挖掘以“和”育人的着力点和未来公民素养的生发点,开发的特色课程主要涉及五大类:一是传统体艺类,如太极拳、空竹、书法、国画、戏曲等;二是民俗工艺类,如泥塑、剪纸、中国结、园艺等;三是经典诵赏类,如成语情景剧、诗词诵读、古典文学鉴赏等;四是益智探究类,如围棋、七巧板、九宫格、创客机器人等;五是人文实践类,如博物馆研学、文化旅行等。
“多课型”指实施方式上的多样课型增实效。在实施方式上,考虑到不同特色课程所需的时空条件,因需制宜,采用长短课、大小课、连排课、主题整合课等多种课型相结合的模式。小课短课适用于形式简约、长期坚持的内容,如“晨诵”“午习”各 20分钟。大课长课适用于内容复杂、连贯融合的内容,如汉剧课程就需要在1个小时的连排课中进行,再如博物馆研学课程是在前期课堂学习基础上跨出校门到社会场馆中实地学习,需要跨周次的较长周期来进行。
在课程评价层面:北湖小学人意识到,当前很多课程建设秉持的是“加法法则”,不得不面临课程类型丰富之后带来的学生负担问题。因此,“和乐课程”的评价运用增值性评价原则,将评价维度放在“乐在参与”和“乐于展示”上。
活动育“和” 彰显了“和雅”德育特色
德育管理,是一种行走在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中的教育常态管理。北湖小学倡导的“和雅德育”,其主要内涵是以江汉区“本色教育”为主导,立足学校“和”文化办学理念,尝试在“和”文化为主的校园建设中提炼“圆融”的文化价值,通过“雅”德育切入口,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耦合中探寻“以和促雅,以雅养德”的育人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抓好经典育人。“读经典美文,做和雅少年”是学校探索出的品德塑造实践路径,在一日常规管理中创造出“四读法”:始于“悦读”,激活学习动力;基于“熟读”,做足涵泳功夫;贵在“悟读”,唤醒主体智慧;成在“化读”,积淀文化底蕴。在品牌活动中连续两届举办校级、学区级并承办江汉区“中华诗词美”大会,经过班级、校级、学区级、全区级的层层举办,将经典育人浪潮层层推进,传统之美充盈诗意校园,诗意校园感染儒雅童年。学生在积累传统经典、感悟诗词美韵的过程中,自然提升了素养。
二是抓实劳动教育。基于“和”文化的育人价值取向,积极探索以“天人合一,人事相和”为宗旨的“新劳动教育”理念与实践:注重在特色课程中传承中华传统劳动技艺,如泥塑、中国结等;注重抓住节点活动融入时代多元能力因子,如“别样中秋创意秀”活动中的月饼盒创意改造;注重传承勤劳家风,如“我向家长学本领”、周末劳动作业;注重感受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如亲近田园土地的研学活动;注重传统洒扫教育与当下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如本学期结合防疫健康教育开展的爱卫系列活动等。在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中,帮助学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
三是抓细行规养成。为进一步加强德育方面的研究工作,按照“全年统筹、按月推进、分周落实、择时而教”的思路推进行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和雅星级班级”的评选活动,坚持“日反馈”“周小结”“月评比”的评价、反思制度,通过“寻找最亮的星星”活动,收集学生们身上发生的真实小故事,制作成《和雅明星故事集》,弘扬“善学、雅行、健美”的身边典型。激励作用促使行规教育由他律走向自律,由规训走向教化。
管理育“和” 形成了“和顺”管理文化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从“和”文化中汲取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以公为上”的价值观,融入到“和顺管理”实践中。充分体现“和”文化的引导、规劝作用,在规范人、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激励人,把制度的“善”播撒在行为中。
一讲效度:依托“教育云”平台和“北湖小学微信平台”进行现代化的实时管理,制度透明、反馈及时、指导务实、跟踪有效。
二讲信度:在学校制度建立上,以“信度”为准则,所有的学校工作制度均经教代会研究讨论形成,成为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有问题找规范,有事情找制度”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势。
三讲温度:通过有益身心的活动,凝聚人心。以花艺、瑜伽、摄影、中医保健等休闲活动,缓解职业压力;以踏青、健步、拓展等健身运动,强健身心状态。
“悦纳、和谐、共享”的管理作风,也为区域教育均衡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江汉区,北湖小学是北湖学区5所学校的牵头学区长;2016年至2019年作为委托管理支援方,协助新洲道观中心小学顺利通过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特色校评估。
“和顺管理”遵循了讲规矩、顺人心的基本规律,促进了师生核心素养的共成长。
环境育“和” 打造了“和美”校园环境
走进北湖小学,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和”的精髓。学校环境文化氛围建设始终围绕着“和美”生态理念,凸显“和”文化育人之道。整个校园就是一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教材”。
一是让“和”字入眼:伴随着步入校园的路线,正对学校大门的“和文化”喷泉、升旗台旁的“共铸和谐”主题雕塑、综合楼一楼大厅里的“和谐教育”大型浮雕,“和”字标识处处可见。
二是让“和”字入心:校园建造中,运用中式园林“移步换景”的意境,建设了学生更为喜爱的“和乐园”“和畅园”“和美园”“和衷园”“和顺园”,每座小园林文化石上的笔迹均为学生手书的对“和”的愿景。
校园生活中,学校利用学科课堂、校本课程、黑板报、广播等阵地,开展“爱校护校”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体验,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和”的理念时时入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