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藏着学习秘密的坚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势不可挡的学习:释放学生潜能的7个基本要素》
[美]道格拉斯·费希尔
[美]南希·弗雷 著
龚朝红 译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们都身陷学习这桩事当中”——《势不可挡的学习》一书开篇,就令读者悚然心惊。不是吗?大处看,这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学习型社会”日益形成;小处说,作为教师,每日都在与“学习”打交道,“重中之重都是要确保学生的学习”。那么,该如何观察学习,理解学习,促进学习,这就成了极为必要乃至紧迫的任务。就这一点,一直以来的相关研究也很多,各种论著与观点层出不穷。在这本书中,作者直面学生学习潜能,从七个方面切入“学习”,试图剥开一块又一块藏着学习秘密的坚果。

    我以为,本书很有价值的一点就在于旗帜鲜明地以“系统”来思考学习,通过“系统”观看课堂,让学习可视化,由此提出了全书的分析框架。全书七章,每一章针对“势不可挡的学习模式”,谈论一个要素,分别是“学习的设计”“学习的开展”“学习的巩固”“学习的评价”“学习的调整”“学习的管理”“学习的领导”,如果用通常的思路,实际上也就是教学的设计、开展、管理等,作者这样转换视角,这本书就成了写给教师的“学习书”——分析、解释、抵达、创造更好的学习。在作者看来,所有的教,都是为学服务,如何在这样的系统里,让“学”变得更好,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宗旨。

    作者对当下学习状态的描述太真实、太贴切了,“用一些小打小闹的方法去改进教学、促进学习,只会让人筋疲力尽,毫无效果可言”,“那些有才华的教师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付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何至于此?简单地说,是缺乏系统思考,只有当教师有了系统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学着着眼整个学习系统,有些结才可能被解开。

    《势不可挡的学习》一书有个妙处,经由作者的分析,“学习”就是一个可观可感的实体,它们顺其肌理,仿佛高明的疱丁,拆开了“学习”这件事,给出清晰的实践路径,让读者或者说让教师能够慢慢领悟,渐渐学会,于是玩转学习就有了底气。这底气,从认知而来,从分析而来,说到底,也就能从技术而来。有时候,身处教学现场,似乎谈论“技术”是不高明的,哪里是这样呢?要让学习“势不可挡”,正需要恰当的“技术”给予支持和推动。换个说法,技术也不全是通常以为的操作上的弯弯绕绕、纯粹小道。《势不可挡的学习》,面向技术,给出各方面的策略,分析具体任务的操作与实施。进一步说,当反复操练到一定的纯熟度,那么,也就自然会有“慧心巧手”,而天机,也就尽在此中了。

    比如,作者分析学习任务的复杂性设计,将其关键点归结为二:一是难度,这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努力;二是复杂性,衡量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思考、行动或知识。这两者的区分就带出一个很重要的认识,简单增加任务难度未必能使任务变得复杂,就不能真正促成学习的提升。这个分析太精准,为什么有些时候,学生在“困难”面前败下阵来,绝非一个“难”字能概括,在“难”的后面,还可以有一些很细的计较,从而帮助学生既能迎向困难,也能与困难适度相处,而不是畏难而退。

    作者还为教师阅读本书提供了贴心的读法:“读者可以以线性的方式,一章一章地阅读本书,也可以跳读不同的章节,以加深学习体验。”教师完全可以照着自己当下的最需要,选择进入这个系统的通道。作者为每一章设计了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编写的虚拟账户,以阐明要素,这一点本身就构成了学习情境,这些情境来自作者与不同年级教师合作时的集体经验,从这些经验里,也能不断找到释放学生潜能的密码,看到“势不可挡的学习”的美妙样子。

    “我们都身陷学习这桩事当中”,一本书是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并不好说,但是,正如作者所讲:“会系统思考的教师明白,由于学生每个瞬间都在变化,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随时应对这些变化。”阅读《势不可挡的学习》,也可以看作“应对这些变化”的策略之一,效果几何,且读且做,要紧的是,教师自己先做个学习者,不管怎么说,“学习”这桩事,终归是桩好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