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学是一种艺术
杨九俊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拿到杨九俊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论》,我首先想到的是杰克·斯诺曼和里克·麦考恩在《教学中的心理学(第14版)》中的那句“好的教学,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学是教的基础”的教育哲学。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为学习者提供发展的机会与环境。没有学习者的“学”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
我以为杨九俊老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是建立在他“语文教学比之一般学科的教学,应当更加具有艺术性”的教育哲学基础上的。他在引言中说,自夸美纽斯将“艺术”的桂冠授予了教育学,之后许多教育家都对“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不少深刻的阐述,但大多只是“只言片语的论述,虽见深刻,但不成系统,尚难以为第一线的实践提供切实的指导。而我们自己对教学艺术的规律又研究得太少,对那些卓然成家者,仅止于经验的描述;至于广大语文教师某招某式中包含的艺术韵味,则更缺少必要的咀嚼和回味”。他写《语文教学艺术论》的目的就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知识的一面常常只是为编制题目提供素材,情感的一面往往被毫不可惜地浪费掉,教与学的活力和灵气被抹杀得干干净净”的普遍现象,“在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点上,来研讨一番语文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作者丰富的教育经历,尤其是作为苏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不少讲座,以及退休以后以更多的时间沉浸在课堂里,为本书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为作者的论述提供了丰富的佐证材料,从而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我是十分认同从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来论述语文教学艺术的。如果从教学的视角来理解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论断的话,我更以为,无论是教学目的的确定与达成,还是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流程的演进与变更,甚至包括教学内容的取舍等诸方面实际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这当中很难说究竟是科学性,还是艺术性使然。因此,我倾向从语文教学学科的特质来看待作者关于“语文教学比之一般学科的教学,应当更加具有艺术性”的论断。我一直认为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在于它更具广阔的领域:课堂、教材、相关学科、课外阅读、社会生活、网络媒体、人际关系都是语文学习的天地。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囿于一隅。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情境是瞬息万变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需要我们妥善处理,这当中需要的是‘遇物则诲,相机而教’的教学智慧”。我以为这智慧就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将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抓住最能触及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情感的特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情感、道德认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使受教育者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是打破模式、脱离教案的。就语文教学而言,是要将语文放在社会文化系统中来认识学科特质的,实际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还要解决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问题。譬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更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转换风格、语调和语速,有时候甚至需要考虑音调的延长与表达时的短暂停顿。当然语文学科教学艺术更应该体现在“听说读写思”的同步演进中,许多时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运乎之妙全在于心。
英国学者肯·罗宾逊和卢·阿罗尼卡说:“正确的教学是一种艺术形式,能激励学生达到比他们想象的更高的成就。与说教的类比也凸显了教师的个性,和其他人一样,有些人很外向,甚至是夸夸其谈;有些人则很安静、内向、深思熟虑。”“帮助年轻人建立真正信心的方法,不是去恭维他们所做的一切,而是应该帮助他们发展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应对他们面临的挑战。”我以为这决不仅限于语文学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