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支教研究生的扶贫记事
何顺兵是一组的组长,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是我在枧杆山村最喜欢的人。他不是村干部,但村里、扶贫队有什么工作他永远是跑在最前面的。他管理着村里150亩的生态脐橙园、新修的荷花池,监管村里道路、水渠等施工项目,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脱贫普查、人口普查、工程报账这些工作,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何叔叔也从没出过岔子,认真又负责。何叔叔对谁都很热心,带我们到他家地里摘橘子、采莲蓬、挖红薯,挖了萝卜给我们送到食堂,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在何叔叔家吃过多少顿饭了,反正他家的狗现在都跟我很熟了。
村里面还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人:为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奔波的村支书杨忠祥,每天在安置区忙里忙外的唐祥银,天天待在山上照顾水稻、红薯和萝卜的唐祥明,养了两千多只鸡的杨金玲,总是主动来村部帮忙的杨炘伟,义务揽下村里货物运输任务的杨家瑞……每一个人都为了让自己、让村里的人过上更好的日子积极努力,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就像枧杆山上那大片的楠竹。
我的队友们
我是学校派出的第二批研究生志愿支教队成员,我们一共10个人(本学期8人,下学期另加2人),来自不同的学院,主要工作是到水庙镇中心学校支教。
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宋老师安排我给村里的孩子们上一堂课,就在耕读仓。耕读仓是之前的学长学姐们为村里的孩子们开设的传统文化和兴趣学习课堂,他们还收集了老旧的蓑衣、马鞍、镰刀、碾米机等传统的农具和生活器具,通过整理展览,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农耕博物馆”,因为场地就是一个仓库,故名“耕读仓”。
来听课的孩子,小的刚读幼儿园,大的读初二了,这课可怎么上?在请教了邓铭华学长后,我选定以“致敬最可爱的人”为主题授课,给孩子们播放了《小兵张嘎》的影视片段和战争地区孩子们生活的纪录片,课堂效果不错。“娄老师,他们太惨了。虽然我们这里不是很有钱,但我觉得很幸福,我会好好读书,以后报效祖国。”唐阿姨的孙女杨慧珊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我觉得熬了两三天夜去剪辑视频、准备材料的辛苦都值了,也真的体会到了学长学姐们开办耕读仓的初衷——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谢杨学长是上一批支教队的队长。提起他,村支书杨忠祥总是说:“谢小黑啊,小伙子不错,可惜没能留在村里。”别人告诉我,刚来时“谢小黑”可是白白胖胖的,是一年的扶贫让他有了这个小名。据说,谢杨学长离开的时候,杨支书居然哭了。
8月6日,谢杨学长完成脱贫普查调研工作回到村里收拾行李准备“撤退”,办公室里三个两米多高的柜子里满是各种材料,学长一一嘱咐我哪些是近期会用到的,哪些是年底备查的,还有哪些是常用的……各种数据、材料烂熟于心。
有学长学姐们的经验,我们这一批支教研究生来的时候一切都顺畅了很多。
我们策划了学业表彰活动、红色电影展播活动、文艺汇演活动,慢慢融入了枧杆山村这个大家庭。而我们支教队的8人之家也相处得日益融洽。每天早上武晓璐会提前烧好开水,还会偶尔下厨帮我们“改善生活”;黄艳慧总会在我忙不过来的时候去班上帮我盯学生的晚自习;段海庚总是骑着大家集资买的二手小电驴帮我们去镇上取快递;许媛作为队长更是对大家关心备至。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会一起煮简易的火锅,一起和我们的房东小桂姐包饺子,有时还会一起去爬山、摘橘子。我们相互照顾,相互关心,在枧杆山村我们就是一家人。
“恭喜发财”是我最特殊的队友,它是扶贫队刘军老师带来的一只宠物狗,来的时候据说很是白净高贵,等我认识它的时候已经完全是一副土狗的样子了,身上也经常滚得脏兮兮的,不过它特别聪明,两年多来,它跟着刘老师入户走访、盯项目施工、下田里劳作,村民们都认识它,有好吃的也经常留给它,成了我们的“村宠”。
零零碎碎写下来,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我在枧杆山村也有了这么多的故事,有了这么多的回忆和牵挂。如果说来之前是靠着一腔孤勇来克制内心的忐忑,那么现在只有无比的庆幸,庆幸自己能得到这个机会,能亲身参与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能跟队员们、村民们一起拼搏奋斗,亲身感受一个村庄的蜕变。这段还没写完的故事,一定会是我人生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本报记者李伦娥整理)
■采访手记
橘子红了
本报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喻玲
一个偶然的机会,加了扶贫队长宋刘斌的微信,从此,雪峰山下遥远的枧杆山村,就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
村民们移民下山搬新房了,到山上种地会不会太远?孩子们晚上到耕读仓学习,山村小路上拿什么照明?扶贫车间加工军训服,有那么多订单吗?柑橘套种高山萝卜,收成如何?种有机稻打糙米,那么高的价钱能卖出去?教授们帮着搞美丽乡村建设,成形后会有多美?经费又从哪里来?……我像个啰里啰唆的老太婆,每看到宋队长的微信朋友圈,就在心里絮絮叨叨地嘀咕,甚至有了个心结:一定要实地看看。
但那个地方实在是太远了,单程400多公里,开车5个多小时,坐班车的话,则几乎要一整天。看着扶贫队员们为村里的事来来往往,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只知道彭怡峰刚进村时新买的车,一年多的时间已跑了4万多公里,而刘军的奥迪Q5,基本上要报废了。
“橘子红了。”宋刘斌又在朋友圈“炫耀”。
两年多过去,橘子三度红,宋队长们这一轮的扶贫任务也要结束了。终于,我们有了这个采访。
可惜天公不作美,突然降温又冷雨连连,中饭后出发,赶到村里时天已黑透。简陋的厨房里,小雨落在石棉瓦上,听起来居然如下冰雹,好在为扶贫车间工人们做饭的唐阿姨,给我们准备了电火锅,总算赶走了一些寒意。可是晚上住在镇上的简陋酒店里,冷雨薄被,最后还是感冒了,前后一个多月,现在还没全好。
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往村子里跑,印象最深的是满山的橘子、橙子,翠绿中的橙红,雨水洗刷后,叶更绿,果更红。
“橘子红了。”村民何顺兵领着我们,到自己的橘林中采摘果子,那真是我生平吃过的最新鲜最甜美的橘子。
整整三天,我们穿行在村子里,看扶贫队现场办公,与村主任、村支书座谈;进扶贫车间,上高山农场;到移民搬迁户唐祥明家做客,爬何家柑橘园摘橘子;到贫困户开的小店嗦粉,进研究生们支教的宿舍聊天……一个切身的感受是:扶贫队与村民们已然是一家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扶贫队不走就好了。
“不会走的。”与村民们装束一致,甚至讲话都带了些当地口音的宋刘斌,身上早已没了半点儿海归博士的痕迹。他说,尽管村子已经脱贫,他们还会经常来,学校还会按照统一部署,继续派老师们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橘子红了,我们的村子更美了。”冷雨中,宋刘斌领着我们爬上村里最高的山官子岭,俯看着全村12个组456户人家,就像在夸赞着自家的宝贝女儿。
■链接
三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先后有20多名专家和220多名学生,来到枧杆山村帮助扶贫。争取各类资金1400多万元,完成150亩“坡改梯”土地整改项目,启动200亩国土整改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帮助村里新建和硬化村组道路1806米,新建维修林道6000多米,新建机耕道2790米,硬化脐橙园道路1270米,新建桥梁2座、硬化山塘4口,硬化水渠5200米,安装路灯130盏,翻修改建500平方米大礼堂,新建400平方米厂房和330平方米易地搬迁库房,新增货车和垃圾运输车各1辆。消费扶贫或直接采购新宁县及对口帮扶村农产品金额超过1900万元。
学校安排化学学院专家到村研发酵素有机肥,提升脐橙口感,建成150亩生态脐橙园基地;引进“鸭稻共生,酵素种养”技术,生产高标准有机糙米,建成绿色水稻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0多万元;引进大棚种植、养殖等技术,建成了大棚果蔬、高山生态养殖场、光伏发电站、2个扶贫车间共5个产业基地。选派11名村民外出培训,前往25个地方开展调研。
扶贫队将学校的党建经验引入枧杆山村,组织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到芷江受降旧址、十八洞村等地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学校党委书记付宏渊等党建专家,也来村讲党课并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学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和村里党员结对子,联合村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还建成了38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各项制度,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党代表工作站、群众工作站、红白喜事理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组织在小山村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
扶贫队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帮助村里建成包括文化大礼堂、农家书屋、芒果视听文化站等在内的10个文化阵地,累计举办相关文化活动140余次。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娄梦瑶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