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关—校”融合 服务国家战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PICARD标准是世界海关组织为规范国际海关人员的知识、技能及行动态度而制定的专业标准。海关学院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并将其作为海关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参照,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国际课程和有关全球、地区事务及经济、政治等国际主题特色课程,不断推动学校与世界接轨。学校海关管理本科专业更是顺利通过了世界海关组织PICARD认证,这标志着海关学院人才培养得到了世界海关组织和世界范围内海关高校的认可。

    为进一步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海关学院依托行业办学背景,积极拓展与国外海关、国际海关组织的交流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和实习实训平台。通过长期海外交换生、境外短期交流、海外实习实践、境外暑期班、“海关专业性”学分互换等项目,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俄罗斯西北管理学院、荷兰伊拉姆斯大学和德国明斯特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合作。积极实施教师“境外研修”规划,定期选送优秀教师赴荷兰等多国海关进行跟班作业,前往海关一线调研学习,让理论运用于实践,更好地反哺教学、服务科研。此外,学校还打造国际化第二课堂,定期举办高规格会议论坛、高水平专题学术讲座,邀请驻华海关参赞、专员来校开设讲座。

    服务国家战略,发好中国声音。作为中国海关国际能力建设的重要基地、“一带一路”海关培训中心,海关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牵头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海关通行规则——《经修订的京都公约》的修订工作。

    海关学院积极响应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要支持非洲国家提高海关执法能力、帮助非洲国家加强海关能力建设”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近年来,承办了4期中国海关专家赴非开展“诊断式”对口援助合作项目,先后赴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三国开展“诊断式”对口援助、“把脉式”送教上门和“摸底式”调查研究。这是中国海关首次利用国家援外渠道和资源对非海关开展实质性能力建设合作。据统计,已累计派遣4批专家,承担为期75天的培训、讲座、调研和现场教学等工作任务,切实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自2019年起,作为“中国海关参与《经修订的京都公约》全面审核工作机制”的领导小组秘书处单位,海关学院深度参与《公约》全面审议和修订工作。在海关总署的领导下,学校教师作为主要代表参与中国海关在世界海关组织的国际磋商,积极协助总署各司局研究论证我国提案,一同翻译提炼186项外方提案并针对性提出36项中国意见,协同推进中国海关智慧国际化。历时一年半,最终成功推动8项中国提案进入《公约》修订阶段,涵盖自由区、AEO、单一窗口等多个主题。中国海关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捍卫了国家利益,讲好了中国故事,首战“告捷”;学校教师团队也以学科专业优势为中国海关提供了智力支持,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了实质性努力与贡献。

    此外,海关学院还承接了商务部门援外、双边协议、国际组织委托、内地与港澳海关等不同框架下的涉外培训与交流项目。截至2019年底,已承办涉外培训项目200余期,覆盖国家和地区近150个,培训来自国外的海关关员6000余人次。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新阶段,海关承担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更大历史使命,这也对学校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国际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新的挑战,海关学院将一如既往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初心,牢记“为兴关强国办学治校”的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因势而谋、顺势而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海关行业特色,对标国家、海关需求,不断推进“关—校”融合,深化内涵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海关所需人才,回答好时代之问。

    (关 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