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赋能理科人才培养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深入学习关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深厚、理论基础扎实、科学素养厚实、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创新型理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三融入三推进”的全程贯通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二三课堂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意识—价值观—能力”三层次推进,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育人成效不断凸显。
顶层设计: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起推动作用,支配着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学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从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奖励办法和具体实施等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效激发了师生创新创业意识。
完善制度赋能,引导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用政策引导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形成师生愿意参与创新创业、能够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成立学院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书记、院长任组长,领导班子全员参与指导创新创业活动。学院明确规定,对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的教师,给予聘岗政策倾斜;对指导学生获国家特等奖、一等奖的第一、第二指导教师和省一等奖的第一指导教师,教学业绩直接评定为A。出台《创新创业培育项目评选办法》,积极培育“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类赛事重点项目,最高资助1.5万元。
出台奖励办法,激励师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设立专项奖助学金,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引导师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设立“耿儿”奖教学金,奖励在指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在科研、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目前已评选5届,奖励了10位教师、138名学生,奖励金额达95万元。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助基金,已评选3年,资助58名学生,资助金额7.8万元。修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办法》,对创新创业特别优秀的学生,在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等评选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协同育人:培育创新创业价值观
培育创新创业价值观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需要解决的先导性、全局性关键问题,可以唤醒并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内生动力。学院立足实际,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工作,强化创新创业的使命驱动,激励学生把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转化为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使创新创业工作“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实起来”,先锋榜样“树起来”,全面营造创新创业浓郁氛围。
凸显“党建+”的引领作用。学院自2015年开展党建“1+1”品牌活动,通过教工党支部结对学生团支部、教工党员结对学生、研究生党员结对本科生等形式,注重发挥师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上下联动、师生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建+创新创业”鲜明特色。以无机化学教工党支部为例,在支部成员结对帮扶150余名本科生中,主持国家级别、省级学生课题30余项,获国家奖学金6人,获国家级别竞赛金奖2项、省级竞赛17项,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有10余人保送北大、复旦、中科院等高校和院所。
强化日常思政的关键作用。辅导员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教育者先受教育,鼓励辅导员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推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项目,协同育人,实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成长。积极发挥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情做足,把理说透,把法讲清。除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指导创业技能外,还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并加强抗压抗挫折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团队精神,厚植社会责任感。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学院每年开展考研考博荣誉榜、“耿儿”奖教学金获得者、学院十佳党员风采展等,并充分运用官网、官微等融媒体平台,开设“榜样先锋”专栏,内设“考研风采”“国奖先锋”“竞赛足迹”“创业故事”“耿儿新星”等栏目,通过挖掘、宣传优秀学生榜样,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效应。邀请校友企业家传经送宝,分享创业经验和创业品质,以先进的事迹鼓舞人,以优秀的典型引导人,多渠道、全方位、成系列宣传典型,起到“青春榜样,引领成长”的作用。
五位一体: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不仅是课程教学中创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灌输,更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与第二、第三课堂,把创业知识和专业理论融入各类实践实训平台。基于此,学院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系统构建“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特色活动、实习实践”五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教学有方法。除学校统一安排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外,学院积极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专业课程中充分挖掘创新创业元素,将创新思维和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实际,在课程教学中深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将论文、专利等实验室成果进行科技转化、项目孵化,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既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
科研训练有平台。科研是学院立院之本,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院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所有实验室和仪器面向本科生开放,80%以上学生在低年级就进入实验室,80%以上学生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研究。建立国家、省、校、院四级科研训练体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锤炼创新能力搭建科研大平台。利用师生科研互动平台、本硕科研互助平台、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等,通过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同时,根据实验学科特色,创新设立实验室团支部,通过科研读书会、组会、科研日常训练等方式,以实验室导师高水平科学研究带动学生科研训练。
学科竞赛有抓手。学院精心培育学科竞赛这一“火种”,把学科竞赛与课内外教学深度融合,成为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成立化工设计协会、化学实验技能协会、现代农业技术协会等专业社团,配强指导力量,开展竞赛引领组织工作。每年举办学科竞赛宣讲会,邀请专业指导教师、获奖团队为全院学生作培训交流,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激发学生从事科研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精准聚焦重点项目,选配有创新创业潜质、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举办创新能力提升训练营,通过讲座、培训、研讨、实践一体化训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文化活动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是不可替代的第二课堂,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功能,对学生起到浸润熏陶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持续开展实验室文化节、绿色文化节,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实验室文化PK赛、美丽实验室评选、优秀组会评选等活动,将学生的创新创意、科学态度、实验规范等通过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每年参与的学生超千人。
实习实践有创新。现场是更好的教学,实践是更好的课堂。学生通过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深化理论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学院与日本兰贵株式会社工厂建立海外大学生实践基地,定期选派学生到海外见习,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学院与巨化集团、浙江省农科院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与合全药业、普洛药业、康恩贝、尖峰药业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开通校企直通车,深化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带领学生下沉企业,锻炼专业技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浙师大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秉持“生命不息,进取不止”院训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构建全程贯通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科学创新创业价值观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己任,赋能理科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本科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6篇,SCI收录23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1篇,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训练项目96项;在国家级别、省级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别奖项172项、省级350项,学生在A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达1369人。2018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专项赛金奖1项,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金奖1项;2019年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1项;2020年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银奖、铜奖各1项,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永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