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管理时间 服务幼儿兴趣
我园实施弹性时间管理,最早来自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引领。课程游戏化的六大支架之一就是“弹性时间管理:“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
明确理念:弹性管理要实现活动质量与效率共同提升
弹性管理支架一经提出,就成了幼儿园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热点是在此之前,大家对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很多讨论。难点是它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时间安排,对于实施传统时间表的幼儿园有一定的挑战。而且,在实施中,它不是显性而是无形的。如何衡量教师在实施弹性时间管理后,提高了教育效率和质量,而不是降低,这首先让教育管理者感到困惑。而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掌握弹性的度。为此,我们开启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
在多次学习与研讨中,我园最终将“弹性时间管理”视为一种理念。强调不要为了“弹”而“弹”,并将其理念解读为:在稳定的、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中,幼儿园和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环境等实际情况,对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进行自主调整、自主选择和自主安排,从而提升教育质量的动态过程。
我们要求弹而有度,这个“度”既是目的也是标准,它包括积极确保活动内容的整体性、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增强活动组织的有序性、发挥活动过程的主体性、平衡活动对象的差异性等六方面。
“四步走”:找到“弹点”,确定弹性管理标准
弹性管理要有的放矢,而不是随意为之。最初实施弹性管理时,我们先以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四步走”的方式确定弹性管理方案。在此,以一个实验班大(2)班为例。
第一步,通过调研发现“弹点”。所谓“弹点”就是实施弹性管理的时间段或环节。为帮助教师理解弹性管理是有依据、有目的的,我们先到大(2)班进行调研。观摩半日活动,结合深度观察,寻找“弹点”。
在调研中,我请教师以幼儿和班级教师为观察点,记录幼儿和教师的表现及起始时间。从幼儿的角度,我们确立了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的有序程度、幼儿的完成情况这三个观察依据。对教师的观察,也确立了教师的语言组织、教师的有序引导、教师的情绪状态这三个标准。最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个“弹点”,即哪个环节可以尝试弹性管理。
第二步,集体论证,确定“弹点”。观察结束后,全体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并对“弹点”提出了看法。
比如,一位教师提出的“弹点”是区域游戏。她观察到,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刚开始很有序,从介绍新游戏材料开始,引导幼儿了解材料,这个时间用了9分钟。接着,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有序进入区域,用时6分钟。
开始游戏时,幼儿状态很好,很专注。教师组织有序,不断巡视和指导。23分钟后,收材料的音乐响起,6组幼儿中,只有1组开始按时收材料。5分钟后,还有3组幼儿未收完,教师开始催促幼儿。10分钟后,还有5个幼儿没有收完。因此,这位教师认为可以对区域游戏实施弹性时间管理,适当延长。
经过审议,我们最终决定先从区域游戏开始实施弹性管理,方法是适当延长时间。
第三步,确定延长或缩短时间的度。确立“弹点”后,班级开始实施弹性管理,这时需要再一次实地观察,了解时间延长或缩短多久为宜。
经过调整,再次观察时发现,除了刚开始的介绍,实际玩游戏43分钟后,幼儿注意力开始分散,活动室变得嘈杂,4组幼儿开始交头接耳。这时,教师决定让幼儿收材料,幼儿用了4分钟就完成了。这说明,这时结束游戏是比较适宜的。
在讨论中,我们确立了区域游戏中实施弹性管理的标准:有2/3幼儿开始出现倦怠、茫然或注意力分散,就可以结束游戏,开始小结。
第四步,确立弹性管理标准。经过一次次观察、调整和论证,教师逐渐理解了弹性时间管理实施的方法,并形成了实施弹性管理的评价标准。
一是从幼儿情绪入手,前面的区域游戏案例就是基于对幼儿的情绪判断。二是从游戏内容入手。以区域游戏为例,每周一班级区域都有新调整,介绍新材料都会占用一定时间,所以,游戏时间延长。到了周五,幼儿已经熟悉材料了,对材料的喜好也有所下降,就可以缩短游戏时间,延长小结环节。三是从教师的感受入手。弹性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来自教师的观察和感受,这是教师自主性的重要体现。
多维思考:依据幼儿活动情况弹性调整内容
“弹性时间管理”看似是针对时间,实际上折射的是对活动内容、教师观察支持能力的反映。因此,除了针对时间,我们还以点带面,通过弹性时间管理研究出“一纵一横”的途径,纵向是基于主体,即弹性调整的依据,横向是有针对性地弹性调整活动内容。
第一,基于幼儿活动情况调整活动时间。基于幼儿活动情况,就是教师对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活动的有序程度、幼儿的活动完成情况进行细致观察,然后确立活动的时间长度。
比如,自主游戏往往是幼儿最喜欢的内容,为此,这一段时间往往比区域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时间要长。而集体教学活动,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也做了相应调整。比如歌唱活动,因为观察到幼儿不喜欢反复练习,我们就将练习部分放在收游戏材料的时间。谁先收好了材料,就可以带领大家一起演唱新学的歌曲。这样既调动了幼儿学唱的积极性,也避免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大班幼儿自主设计时间表,培养其自主管理时间能力。
第二,基于教师判断调整活动内容。基于教师判断,是指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灵活调整活动的内容和空间。
比如,在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被一只偶然出现的青蛙吸引了,为此,教师临时停止了预设的体育活动,而顺应幼儿兴趣,带领幼儿观察青蛙。虽然幼儿观察青蛙、抓青蛙、找器皿、起名字等,占用了一上午时间,但他们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教师这样的弹性调整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的教育智慧。
第三,基于课程特点调整活动安排。基于课程特点,是指充分考虑不同课程的性质灵活安排。比如美术活动的准备、操作、收拾材料需要的时间要相应长一点,小班可以从原定的15分钟延长到25分钟等。还有的课程,教师在组织中发现幼儿并不感兴趣,就可以临时缩短时间。
又比如一些主题活动、生成课程等,需要结合季节和天气开展。我园园本课程有一个主题是“伞的世界”,而如果结合下雨天气,就会让幼儿更好地体会伞的作用。于是,教师就将本来一个月完成的主题,改为持续性的活动。一到下雨,教师就停止预设的活动,先带领幼儿拿着小伞去户外走一走,感受伞的颜色、作用以及雨滴敲打伞的声音。
基于课程自主的弹性管理,教师可以改变原来“为了预设课程而组织课程”的被动状态,转而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外在环境灵活调整课程安排,让课程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实验幼儿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