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人铸名校 质量立校创示范
2017年以来,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坚持文化立人、品质立校方略,积极推动名校建设工程,实现创“五心”名校、立“五会”名师、育“五好”学生建设目标,成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1+X”证书试点单位、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和产教融合“五个一批”立项单位,立德树人工作和教育教学成就有目共睹。
名校品牌更具张力
学校开启“文化立人”铸名校3.0版本,文化引领推动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校园基础建设推动省“美丽校园”形象更好,智慧安防全市试点打造市级平安校园,立德树人育“五好”学生连续7年位列德育工作考核榜首,家校社区合力育人市直学校行风评议排名首位,立“五会”名师共享发展成果再获市级工会先进集体,内涵发展致力专业集群建设省市教改创新品牌不断;质量立校推进“中高一体”“学徒培养”实现招生就业两旺,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五个一批”领跑绍兴,治理水平蒸蒸日上获评全国先进全市示范。名校建设所有项目均有任务增量,成果更为丰富。选择性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基本任务和创客梦工厂、“五会”幸福教师培育、新兴交通产业链专业群、黄酒技艺传承等特色任务均超额圆满完成。
在3年建设期间,学校在名校名专业等四大类6个项目评审中优良率92%,为全国中职学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名校辐射影响力大大提升,特色示范效应彰显。
名校高地更显实力
选择性课改成果领先全省。建立“学会选择”四位一体指导机制,即新生职业启蒙指导、课程教师选择指导、日常专业体验指导和工学交替实践指导机制;“学、思、践、悟”为主线构建“四生四态”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了“师生共企、岗位共习”工学交替管理模式,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组织管理交互式“考核链”。坚持以生为本,实施生态教育,优化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评价等环节,以“学、思、践、悟”四段法为基本范式开展探索实践,以学激发“生机”,打造课堂“有序态”;以思引导“生动”,打造课堂“互动态”;以践追求“生成”,打造课堂“自主态”;以悟助推“生长”,打造课堂“开放态”。通过选课平台选课学生满意率94.43%,省级课题立项3项,出版教材46部,获得省市级优秀微课程15门,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5个。
现代学徒制国家试点取得成功。成立校企“双元”一体化工作团队,建立中职、高校、企业“三方联动、一体培养”跨界融合培养模式,形成全程跟踪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的“四岗四导四学”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实施“培养一体化、教学职业化、评价标准化”教学策略,在学校教学、学生学习、企业生产过程中,打通学生试岗、学徒习岗、准员工跟岗、员工顶岗各环节,推动校企完美对接。“三真三实”精品学徒培养模式成为省级样板,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试点单位,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顺利通过验收。师生驻企取得专利12项,学徒全部持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就业,专业对口率95.44%,用人单位满意率94.76%。
推进学校治理树立省市样板。构建“外圆内方,四治并举”的内部治理体系。“外圆”指学校治理与周围环境融洽协调,“内方”指学校治校理想、原则和信念的坚持,“四治”则是指法治、自治、共治、善治,多方参与打造学校治理共同体。坚持用好党建指南针、制度绣花针、监督定海针“三根针”,使好干部领导力、教师内驱力、学生自主力“三股力”,实现家校合作力、社会服务力、社会贡献力、中高职协作力、人才培养力“五拓展”,通过“立文化”以文化人,“智慧校园”以智化人。建设校园齐心、学生用心、家长放心、企业称心、社会倾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五心级”名校,构建内部治理“248”体系,办学治校能力全面增强,成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省首批“3+4”中本一体化联合培养试点等13项改革试点,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称号,市教育部门考核中七连冠。学校成为市首批“五星三名”学校和党建示范学校,3次在省市级平台专题介绍学校治理经验。“外圆内方”已成为名校治理样板。
核心素养培育形成特色品牌。学校以“五好”学生(好公民、好学生、好儿女、好员工、好朋友)品牌形象为灯塔,构建“一体两翼”素养课程体系,形成“九大品牌”教育实践项目。“一体”是指落实国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要求为主体,“两翼”是指体现“五好”学生培育特色的校本思政课程建设和立志、立行、立身、立技、立岗、立业“六立”选修课程建设。“灯塔计划”引领“五好”学生向阳而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才,成为省级资助育人品牌。学生27人次斩获国家级别奖项,157人次获省级奖项,“1+X”证书考证通过率79%,远超省平均水平,培养了一批金牌教练和选手,产生了金牌效应。毕业生满意度全省第三,2019年市直学校行风评议列首位。
智慧校园建设成为区域标杆。按照“中心辐射、多端融合”建设体系,打造信息化实力“三个层级”。全方位夯实设备技术保障力,实现无线网络、交互平板、校园云空间、教学工作站、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等5个全覆盖;全天候提升信息支撑力,智慧管理遍布学校角角落落,实现九大管理功能;全链条推进体系应用创新力,形成“环境+技术+人力”的智慧校园整体架构,构建了“采集+存储+应用”的信息化平台体系,开发了“开源+开放+自主产权”的信息化应用项目。智慧安全管理成为市级样板,家校通平台做出了区域特色,取得软件著作权证书7项。建成BIM等实训中心4个,开发网上课程80门,5门网课被“学习强国”录用,49门入选省市级课程资源。智慧教学案例被评为省优秀案例,基于“原图分析”技术的智慧教学综合分析平台成为省内示范。於芳校长将这些归功于“智慧教师引领智慧行政、智慧安全、智慧教学、智慧德育、智慧服务,全员、全程、全方位服务学生的理论课堂、职业技能、文化素养、行为礼仪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推动社会服务模式凸显区域典范。构建“一核、两全、四联、三度”的社会服务新模式,即以安全生产为核心,以全心全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联合高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为路径,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社会服务。随着四联深度融合,培训项目不断扩面,学历教育持续扩点,服务区域逐步扩大,校企合作全面扩容,形成岗位安全责任的“全链式”培训体系。致力于精准扶贫,与兰溪市技工学校、马边彝族自治县碧桂园职业中学、瑞丽德宏州等省内外多所中职学校结对帮扶。学校坚持网上报名、在线培训考试,以“最多跑一次”强化“三度”社会服务,成功设立国家开放大学绍兴教学点,是绍兴市仅有的一家。合作单位增至100余家,项目涉及工种20多个,累计培训38067人次,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1400人,累计招收四川云南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5人。
特色发展更具核心竞争力
创客梦工厂结硕果。完善建机制、建场地、建师资、建课程和给经费的保障体系,推动学习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实施开放共享、师生共进、内外共建行动,开拓一条“量质并行”的青年学子圆梦大道。建立工作室15个,立项6个市级创新实验室和3个市级创业基地。学生“三创”比赛获省级奖项两项、市级39项、授权专利18个。实施“家燕归巢”反哺共建行动,引入10名优秀毕业生,3次承办省市级活动,4个体验项目活动被省级媒体报道。
“五会”教师凝聚幸福感。实施幸福教师培育工程,引导广大教师会奉献、会育人、会学习、会创新、会生活。坚持德优并重、“实改”打底、“暖”字聚心,教师在民主参与中提升主人翁意识,在贴心政策中收获职业幸福,在多彩活动中找到职业归属。创建教师发展性评价“4S”体系,构建“一链多径”纵横培养系统。“双师型”教师案例成为教育部门典型案例,教师评价课题被评为省中职教育教学精品化成果。教师获国家级别专利20项、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类比赛获奖203项,省级课题获奖10项,1人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中国首个优胜奖。新增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两人、省市级名优教师15人、省春蚕奖两人。86.7%的教师认为有教书育人职业幸福感。
新兴交通专业群“融合创新”。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专业技术领域为支撑,构建新兴交通产业链专业群,培育轨道交通人才。学校精准对接绍兴轨道产业,打造人才共育新基地;精确锁定实践岗位,制定专业技能新标准;精心建设职业体验基地,完善体验课程新资源;精密布点产学研平台,实施“岗位体验+项目实战+产学同屏”新课堂;精致提升专业服务,开辟产教融合新通道。校企共建“定向+贯通+全托”的蓄水池式人才储备模式实践取得成功,成为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试点(绍兴中职仅有)并建成全市3D打印与创新制作职业体验基地、新兴交通行车与客运体验平台、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工作站,首批28名优秀学徒赴绍兴地铁上岗。
黄酒技艺传承“继往开来”。坚持传承创新,建立“两核一拓”技艺标准,以黄酒酿造、花雕技艺为核心,以酒器陶艺为拓展,开设“品·酿·创”传承课堂,构建“品酒+学史”体验课堂、“酿酒+制器”实践课堂、“创新+创作”探究课堂,培育黄酒技艺地方特色传承人,打造“三真实”学徒教学空间,构建“三位一体”学业评价体系。建立技艺创新平台两个,与企业合作建立工作站两个,为企业完成特色花雕产品203个,产品合格率达到97%。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