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立人 启未来之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安徽省天长市工业学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发展至今,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已经位居全省中职学校前列:校园占地面积360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亿多元(不含土地),实训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开设有计算机、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现代农艺技术等近30个专业,其中合作办学专业5个,省重点专业5个,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6个,省级名师工作坊2个。有专兼任教师35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86人,全日制在籍学生6000余人,非全日制学生近1300人,成人学历教育1800余人,每年举行各级各类培训达10000人次以上,近年来,已向外地和本地大中企业输出各类技术人才10000多人,地方就业率达70%以上。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学校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本质上提高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立足于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个人的终身发展需要,培养人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特色发展之路。

    定位: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筑基,为学生的出彩人生护航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为职业教育办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基于此,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德为先,把学生的品行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六位一体”策略,印发德育校本教材《天长市工业学校学生成长手册》,用环境濡染心灵、用活动唤醒自我、用赛事重树自信、用榜样引领方向、用媒体熏陶人格、用制度看守道德,来贯穿德育。同时,学校挖掘学科德育内涵,采用全科育人、全员育人,把德育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国家情怀和文化认同。

    学校德育工作夯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获评省首届文明校园。

    学校还将德育与管理紧密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思路,即“一个核心四个驱动六个保障”。“一个核心”,即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以德为先,把学生的品行教育放在首位;“四个驱动”,即把技能训练、职教高考、校企合作、社会培训作为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驱动;“六个保障”,即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锻炼一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党员干部,2020年,学校获评市“五星级党支部”和滁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等荣誉;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安全管理,安全工作有保障;招生就业,每年招生确保有质量;活动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保证学生愉快学习;后勤服务,做好后勤保障,为师生排忧解难,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活动实践、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全面、全程提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为其终身发展、幸福人生奠基。

    启动:制度立校,师资到位,产教融合,精准扶贫,有序推进

    完善制度,铺平制度立校之路

    学校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的指导精神,推进制度建设,坚持制度立校:一方面,学校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制定了《教代会制度》《教师考核实施意见》《班主任考核办法》《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物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制度》等文件、规章,推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的完善,完善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另一方面,学校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校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健全校长负责制,进行规范管理,使学校井然有序,有效运行。

    多措并举,打造德能双馨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一方面,学校立足实际,采用“调、聘、培、招”并举,充实专业师资力量,2017年以来,学校重点培养骨干教师8名;另一方面,学校着眼于专业对应的产业前沿——市场来培养人才,落实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增强教师实践能力,2017年以来,“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超过70%,面向企业、行业聘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任兼职教师占编制数的20%,近3年累计安排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100余人次,聘请了48名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组成了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了两个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坊和两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校企融通,产训同行,潜心造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就是生产与教学融合,即职业院校和企业各自拿出一部分资源进行合作共用,在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以达到资源互补、发展共赢的目的。

    “校企融通,产训同行”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开辟的发展之路。一方面,学校坚持“做强主体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重点建设了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农学等一批对接产业需求的特色专业,开设了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及电线电缆制造技术等专业,与中德诺浩、山东国信等企业共建校企合作专业5个,弥补了本地新型技能人才的空缺。

    另一方面,学校面向企业员工培训,构建企业生产、技能提高和继续教育“三不误”的全新培训体系,将课堂延伸至企业,主动服务企业,与12家企业签订协议开办冠名班,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59个。

    通过上述举措,学校形成了“以产兴教”“以教强产”的良性互动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学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9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天长市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

    精准扶贫,助力国家脱贫攻坚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这是教育扶贫实践的重要指导方针。

    为此,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中职减免学费、助学金及奖学金政策,落实精准扶贫:班子成员包保帮扶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近3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国家助学金634.1万元;减免学费4300余万元,逾万名学生受益;颁发校内奖学金近40万元,校内助学金29万元;2019年,学校有13名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每人奖励6000元;多年来,学校无一人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

    学校制定了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制度,心理健康辅导站每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对异常学生进行帮扶。2018年以来,学校与安徽萧县开展结对教育帮扶活动,组建“萧县机电班”“天长市工业学校萧县特色班”,为萧县培养技能人才400多人,为阻断代际贫穷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

    成果:建理想职业教育生态,全心全意成就每一名学生

    学校努力办好广大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通过强化投入,不断增强职教办学实力:2012年,天长市无偿划拨土地360亩,投资3.7亿元建设新校区,2014年学校完成整体搬迁,能容纳5000名师生学习、生活;2017年,再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二期工程,增建了教学楼、实训楼和宿舍楼,并于2018年秋季全部投入使用,使学校的招生、教学、实习、就业都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特别是学校年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2014年起,年度招生均在2000人以上,在籍学生规模超过6000人,除了本地生源,还吸引了皖北、江苏、山东等地的生源。

    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硕果累累

    学校狠抓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对接升学、大赛与就业,成功承办了国家及省市级技能大赛的多项赛事,并屡次斩获大奖。2017年,市赛排名之冠、省赛排名第八,国赛获得1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018年,市赛之冠、省赛位居全省第三;2019年,市赛之冠、省赛第二,国赛取得1金、1银、3铜的好成绩;2020年,实现市级技能竞赛团体总分五连冠,省赛总分位居全省第四名。特别值得骄傲的是:2017年王杰、2019年刘祥江两名学生获全国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奖,填补了安徽省在这个项目上的金牌空白。同时打通中职升本直通车,近5年职教高考考取本科人数累计1378人,圆了众多学子的大学梦。

    除此之外,学校还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广泛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及各类赛事,连续3年获天长市文艺汇演一等奖,合唱、舞蹈和经典诵读均获滁州市“大文化小舞台”特等奖,男子篮球队实现天长市中学生篮球赛五连冠……从而“让中职教育适合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

    示范引领,铸职业教育新辉煌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鲜明的中职办学特色,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大,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已成为相关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起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2018年,学校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获评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2019年,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学校被列入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学校名单;办学成效吸引了省内外的兄弟单位和学校的注意并前来取经,办学成绩接连被各级各类媒体竞相宣传报道;学校荣获省首批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