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3D劳动圈 弘扬劳动之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1-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承载着新的使命与诉求,最大限度地彰显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才能使其成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助推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以“让生命在和园绽放”为办学目标,以品格提升为抓手,通过深耕“3D劳动圈”课程体系和探索劳动新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和事业观,提升学生劳动品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智慧校园、常州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逐渐形成基于深厚地域文化底蕴的“和园”特色劳动文化体系,营造出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在劳动中升华品格的劳动教育新生态。

    三维融合,打造劳动新样态

    学校构建融物化空间、课程内容、活动体系和评价机制于一体的农业圈、工业圈和传统手工业圈,即3D劳动圈。旨在通过开发3D劳动圈三业课程,涵育学生“爱劳动、会创造、乐奉献、有担当”劳动品格的自我养成。

    首先,构建以水稻艺术课程为特色的劳动圈。孟河镇,是国家级别生态乡镇,素有江苏省“味稻小镇”之美誉,打造了常州首个3D红色稻田艺术景观,将绘画艺术与传统农耕种植相融合,引领国内稻田艺术创作的新浪潮。在此地域文化浸润下,学校通过寻访“万顷良田”“郑义兴米厂”等,带领学生学习水稻种植知识和大米生产流程,学习现代化大米制作技术,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通过参加“稻田艺术”,走访稻田艺术项目负责人,让学生了解艺术制作流程,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组织学生在校内种植水稻,设计微型稻田艺术景观,用“米”制作各种食物,培养学生逐渐成为水稻种植小专家、稻田艺术家和米粒“魔术师”。

    其次,构建以汽摩课程为特色的工业圈。孟河镇是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重点生产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这种产业优势,通过寻访汽摩配件名人、省劳动模范,带领学生学习工匠精神;通过参观“瑞悦车业”“九鼎车业”等,让学生学习工业技术知识,了解现代化技术运用;建设校内汽摩课程基地,进行模型拼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升劳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逐渐成为汽摩小专家、汽车美容师和汽配小达人。

    再其次,构建以斧劈石课程为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圈。孟河斧劈石盆景,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通过寻访非遗传承人魏达荣,让学生深入了解斧劈石的历史和发展,学习斧劈石的知识和技艺,弘扬传统手工业文化;在校内开辟斧劈石微型馆,让学生学习制作微型斧劈石盆景,并利用APP、微信二维码等方式为非遗代言,从而成为斧劈石故事家、盆景手艺人和非遗代言人。

    课程推进,形成劳动新思路

    学校构建基于农业圈、工业圈、传统手工业圈的“三课共识”劳动启蒙课,“三圈共育”实践体验课和“三维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的3D劳动圈课程体系,以独特的劳动教育新思路,引领学生认识劳动、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增强学生对农业、工业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体验,培养有家乡根、有社会眼的具有劳动品格的新时代小学生。

    首先,构建包括“劳动学习认识课”“劳动技能掌握课”和“劳动分享感悟课”在内的“三课共识”劳动启蒙课。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科融合,依据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利用语文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班队课等,安排相应劳动教育内容,每周不少于1课时,以主题教育的方式集中安排劳动启蒙课,引领学生认识劳动、学会劳动、热爱劳动。

    其次,构建包括农业圈田园课、工业圈智造课和传统手工业圈传承课在内的“三圈共育”实践体验课。农业圈田园课结合二十四节气,长程式为学生设计农业实践田,让学生通过参加具体的种植管理过程了解一年四季作物种植的常识、农具使用方法和稻田艺术的种植养护,并在劳动种植中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感受现代农业的伟大;工业圈智造课,寒暑假为学生搭建劳动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汽摩职业进行亲身体验,合理规划实践内容,认真完成岗位体验,并对完成的工作作出相应评估和评价,增强学生对工业劳动教育的认知,建立家乡特色产业和学生的联系,实现家校企合作共育;传统手工业圈传承课,设置具有家乡特色和品位的非遗社团,不仅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培养其自行探索、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在促进学生自我实践、共同合作、分享成果中,传承斧劈石盆景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再其次,从农耕健体、传承立美、工创启智三个维度进行劳动探究性学习,构建“三维推进”研究性学习课。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以劳动小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收获多样且丰富的劳动教育成果。

    三方评价,探索劳动评价新体系

    学校根据学生劳动的态度、过程与成果,结合多元性、激励性、发展性等评价原则,设计并实施3D劳动圈三业课程评价体系,对劳动教育成果进行“三方”评价。一方面,进行自主式、同伴式和朋辈式的多主体评价;另一方面,以学生成长为导向,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对学生在班级、学校劳动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教师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激发学生潜能,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另外,依托家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社区等第三方校外课程合作基地,对学生劳动学习的足迹进行多方位过程性评价,全面而精准地评价学生的劳动习惯、能力与品质。

    3D劳动圈课程体系建设和“三方”评价体系的设计实施,使学校师生得到共同成长,让学生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立美。一年来,多名教师在区级以上赛课中获奖,五级梯队提升率超10%,近600人次学生在全国、市、区级活动中获奖。省级课题“基于地域资源开展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开发的“汽摩配”校本课程获得常州市一等奖。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受到社会广泛认可,《江苏少先队》、《现代快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等媒体纷纷对学校的特色劳动教育进行宣传报道。

    人类的审美感受产生于劳动,劳动实践创造着美,提供了美感的来源。学校深耕3D劳动圈,以独特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之美,成为促进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真正实现了以劳育美。

    (姚灵娣 肖媛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