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内外教学载体 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
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成绩评价模式和实践教学活动,努力打造“动感课堂”,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大力促进学生行为养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
有魂
更新教学理念,打造思政金课
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的“专题教学+问题导学+行为养成”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以“尊重的教育”为教学理念,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教育主体、尊重教学内容,将教材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与学生疑点有机结合,激励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能力,勇于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共生共长平台,培养团队精神,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有根
整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就是围绕主题、针对问题的教学,其核心是问题引领,并依据问题体系建构教师教学体系,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体系。明确问题后,将问题变成任务,变成布置给学生的课题、项目和作业,将问题引领转化为任务驱动,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开展专题教学。
有法
实施任务驱动,打造动感课堂
1.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成果汇报—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依照“将教材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与学生疑点有机结合”的原则和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分解自主学习任务,任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领域,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探讨社会现象背后深刻的内涵和真谛。每学期下发若干学习任务,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探究,课上分享学习成果,课堂授课结束再写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遗憾,形成完整闭环。
2.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问题引领教学法,构建“问题引领—小组合作—研讨提高”的学习模式。新的学习模式使教学链条由“课中”向“课前”“课后”延伸,延展了教学的时空;而在教学中广泛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领域的题材,又把教学资源由“教材”向“生活”“社会”拓展,拓宽了教学的厚度。将教材内容的学习以问题链条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结合国内外现实提出争议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和研讨。
3.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多元多主体的评价机制,构建“教师+学生+组长”的评价模式。教师不再是对学生评价的单一主体,每个学生都成为他人评价的主体。组长对本组组员的整个过程拥有评价赋分的权利。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注重成果积累,形成了“科学选题—认真调研—规范报告—成果分享”的自学自讲模式。认真培养组长的各项能力,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发展和表现的机会。组织学生科学调研,注重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严格规范调研报告的书写,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实现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
有趣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特色主题实践活动
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利用“名人效应”和“家人效应”有效促进学生行为养成,并把学生的实践成果变成了作品、展品和藏品,实现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丰收。
组织家书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自2014年以来在学生中连续开展家书文化育人活动,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乐于提笔写家书,积极参与抢救家书和宣传家书教育等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对中华家书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品牌。通过挖掘整理中华家书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和价值观,赋予中华家书文化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构建家书育人的实践方法。以“一封家书”的实践活动内容为基本导向对手写家书进行任务驱动,围绕整理经典家书、手写感人家书、品读励志家书、发掘创意家书、征集历史家书、行走实践家书、网络家书园地、创建家书长廊等八个方面内容来展开活动。截至2020年,学生给父母等家人手写邮寄家书17000多封,回收家书原件4000多封,成为家书文化育人的载体和见证。
以寻访“吉林好人”主题实践活动为代表,两次邀请全国首支雷锋车队队长、“吉林好人标兵”、“中国好人”作弘扬雷锋精神的先进事迹报告,学生将调研事迹写成《路上驶来雷锋车》一书出版,把思政课作业变成了作品。
开展大国工匠进课堂活动。先后5次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师生反响强烈,效果良好。学生前往高铁“复兴号”总装生产车间实地调研参观,利用座谈、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思想交流,走近了大国工匠的工作、生活以及内心世界,被世界顶级现代化大工厂的宏伟气派所震撼,中国制造的自豪感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把“有意义的事情”变成“有意思的事情”,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则是把“有意思的事情”又升华为“有意义的事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
(谭成才 薛 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