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性凸显,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如何和谐交流共处成为关系到全球化发展的重大课题,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由此而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在教学中加强跨文化的交流与比较,真正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能力。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的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黑龙江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研究部。自1997年起开设应用英语专业。2007年,学校成立应用外语学院,与外语教学研究部合署办公,是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点、“翻译硕士(英语笔译)”学位点和黑龙江大学应用英语研究所所在地。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的外语类学院。学院意识到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己任,将跨文化能力培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既强化英语语法教学,也强调文化习得的重要性。

    大力夯实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环境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等理念被不断提出。中国对外开放合作的道路越宽广,对优秀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就越迫切,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任务也就越迫切。

    高校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要实现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面对课堂教学时长有限、力度不足的情况,必须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环境,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用好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引导、激发学生跨文化能力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比如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竞赛类活动,组织英语文化专题讲座,营造良好氛围,给予学生跨文化交流的体验,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及成就感体验的心理要求,提高他们的文化交流水平。

    学院常年聘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外籍教师,除课堂教学外,还开设英语沙龙,与学生们进行轻松、活泼的跨文化交流互动,把中外文化、民俗风情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将英语学习提升为文化熏陶。同时,举办以跨文化知识为核心的专题讲座、竞赛,引导学生将跨文化知识融入实践中,强化他们的跨文化能力。

    主动提升英语教师队伍跨文化能力水平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学生,离不开拥有跨文化能力的优秀教师。

    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主动地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跨文化能力水平,为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教学主体。要鼓励英语教师保持终身学习意识,主动学习社会心理学、传播学、文化人类学等跨文化学科,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建立英语教师“送出去”培训和进修机制,选派教师到英语系国家进行文化考察、学习体验,实地感受英语文化;要构建教学研究创新小组,组织英语教师集中研讨,合作共赢;要采取横向交流学习模式,鼓励教师参加省部级、国家级别英语教学大赛,邀请学术界专家泰斗到校指导,拓宽教师视野。

    学院定期组织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学观摩”活动,先后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校讲学,培养了众多优秀英语教师,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国内外高含金量的竞赛,在竞争中交流、互动、成长。

    科学创新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方式

    2017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跨文化教育

    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更多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系国家风俗习惯的音频、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融合式教学,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课外收看经典原版电影、电视剧,从中了解西方人的礼仪、习惯及风俗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学院将文化教学融入英语教学实践之中,使之成为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则设计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对相关文化进行学习和讨论,使他们在学习时能够深入挖掘、领会东西方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异同点,将教材拓展为培养学生跨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与资源。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是提升大学生英语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具有更好的外语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在大学生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过程中,学院应当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保证英语教学的与时俱进、事半功倍。

    (王 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