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日前,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启动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工作。该办法明确规定,从2021年1月1日起,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涉嫌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的毕业论文,查实后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这一办法的实施,无疑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考核乃至本科生毕业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长期以来,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写作、答辩是高校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对过程管理重视不够。高校将本科生就业率作为考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但是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只要完成即可,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实际上,毕业论文是四年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质量应是决定学生毕业可否被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二是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不足。部分高校及专业对本科毕业论文尚无具体、规范的要求,仅将毕业论文列为本科培养方案的一部分,没有明确的毕业论文大纲及管理条例,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格式、字数、摘要、内容等没有明确的阐述和具体的考核办法及要求。
三是教师指导投入的精力不够。一方面,由于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学任务弹性较大,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缺乏客观的考核标准,奖惩不分明,致使个别责任心不强或业务素质较低的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精力投入不足,存在对学生论文质量放任自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很多教师每一届指导多达10多名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严重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由于本科生科研基础较弱,理论掌握有限,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讨论。学生过多,必然导致教师指导学生时间受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切入来解决:
一是建立校、院(系)、教学组(课题组)三级管理体系,加强过程监督。
高校教务处应出台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法,实施顶层设计,建立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同时应实施分类管理,面对不同学科,出台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学院(系)作为管理者,通过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检查、论文指导的监控与评价、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估,有效控制并管理毕业论文写作这一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组(课题组)作为具体的执行者,应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严格执行本科毕业论文条例,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实施每一部分,从根本上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是创立科学、客观的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科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需避免一次性成绩划定,应建立全方位的论文成绩考核原则。评估体系包括论文写作过程评估及论文最终成绩评估。其中论文写作过程评估涵盖毕业论文写作提纲、论文初稿、与指导教师讨论的次数和结果以及论文终稿。论文最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评阅人成绩、指导教师成绩与答辩成绩。评估体系中各项要求应尽量具体,同时切实可行。如论文写作提纲应包含提纲格式、提纲语言的规范性、是否能反映将要写作的中心内容等。毕业论文写作初稿应对写作长度、结构、内容等制订具体指标。毕业论文终稿涵盖论文写作的各个侧面,涉及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语言特色、毕业论文的论证、结构是否合理、毕业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等。同时,毕业论文终稿评分标准及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应具有不同的指标体系。在评估体系中,对论文中涉及的每一项技能都应有详细的说明及评分标准,使得指导教师在评估时有据可查,同时也避免出现指导教师尺度把握不同的情况。
三是构建学术共同体,制定规范统一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大纲。
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科研压力、超负荷工作量等诸多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及质量,帮助本科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迫在眉睫。实施学术共同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路径。将学生的选题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相结合,将本科毕业设计融入教师科研之中。同时教学组(课题组)、系、部在学生选择指导教师的过程中,应发挥实际作用。可考虑将选题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便于教师指导,同时也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供机会。
四是强化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实施严格的学术训练。
高校应在各专业开设毕业论文讲座或课程,列入必修课。毕业论文写作课应有别于写作课程。毕业论文写作更强调毕业论文的谋篇布局及不同部分的侧重点。同时,毕业论文写作课应向学生阐述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包括如何撰写摘要、如何开题、如何进行论文答辩等。
五是实施本科毕业论文开题制,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应成为四年本科学习的一部分,同时也为学生步入社会或深入学习与研究打好基础。毕业论文应与硕士论文从选题到答辩经历相似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建议本科毕业论文采取开题制,在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的基础上,由学生向指导教师组成的开题小组汇报,最后开题小组集体决定学生选题的科学性及原创性。
本科毕业论文从管理、评估到写作,与研究生毕业论文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由于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本科毕业设计应加强过程管理,强调规范性,从严训练学生的科研基本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及阶段性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保证毕业论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评估体系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为基点,锻炼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强调学生论文的逻辑性及论文评估的全员性。
(作者系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