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扶贫疏通贫困区发展梗阻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一场特别的培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班。15名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窑镇的村干部和猕猴桃种植技术骨干就如何实现产业脱贫这一主题,与诸多专家学者切磋交流,这是中国科大科教精准扶贫的一项举措。

    几年间,从合肥到金寨再到六枝,一校两地勠力同心推进扶贫工作。2019年,金寨县龙马村和六枝特区均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正式退出贫困村、贫困县序列。目前,两地均已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拔穷根

    培养一支靠得住的干部和人才队伍,对于地区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自2016年起,中国科大根据六枝特区需求,着力实施“人才培训+干部培养”队伍建设双轨制,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各类培训55场次,共培训党员干部、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产业带头人和各类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目前,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中国科大定点扶贫的品牌项目。

    2019年5月12日,中国科大校园迎来了一批“贵客”——来自贵州省六枝特区定点扶贫地区的师生,受邀参加科技活动周。两天的时间里,他们观科普、看展览,近距离触摸科技、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六枝特区组织的参赛队伍获得了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项目一等奖,这也是贵州省2012年来在该项目中首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而在几百公里外的金寨县燕子河中学,一场特别的科技活动展也在举行,中国科大100余名志愿者带来的机器人、意念头箍、航模等近30个科普项目,吸引了龙马村及周边1500名中小学生和当地群众参观。这是中国科大以科技为抓手,深化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

    学校扶贫干部林高华说:“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教育扶贫是提高扶贫工作实效的前提,而提升教育水平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

    科技唱主角,产业照亮致富路

    六枝特区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中部的斜坡上,海拔落差大,是猕猴桃生长适宜区。但此前由于猕猴桃种植技术含量高、周期长、前期投入较大,普通农户对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作,为六枝特区量身打造了一份猕猴桃产业规划,引进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猕猴桃品种,分别在海拔700米、1300米、1700米左右的村寨建立了63亩低、中、高海拔优良品种示范基地。目前,六枝特区已种植猕猴桃2.4万亩,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新增6万亩。

    从“输血”到“造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是关键。结合示范基地建设,中国科大定期组织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专家团队,为农户们开展猕猴桃全产业链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了一支稳定的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此外,学校为贫困户专门开设的“专家绿色通道”更是让不少种植基地直接成为当地的技术培训中心和成果输出中心。

    “咱们引进的薇菜种苗繁育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漂浮式育苗技术,具有国家专利,苗子长大后移植到山地上,每亩每年可收入6000元到8000元。”中国科大驻龙马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金长江介绍,目前,该基地前期投入40余万元,首期建立70余亩薇菜种植示范区,未来几年计划开展千亩以上的规模种植。

    瞄准“需求侧”,消费扶贫助增收

    农产品实现了增收,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中国科大以“产销组合拳”解了难题。

    六枝特区的小黄姜个头小巧玲珑,口感鲜嫩清辣,性温味鲜香,姜汁饱满。但长期藏于深山,销售渠道不畅,一直鲜为人知。

    在中国科大扶贫干部的推动下,2018年12月28日,六枝特区人民政府与社交电商平台签订“一县一品”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农产品电商化。12月30日9点,六枝小黄姜正式上线,原计划24小时的活动,5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累计售出小黄姜19.8万斤。如今,小黄姜打出了知名度,远销韩国。

    2019年以来,中国科大投入100余万元,支持六枝特区建设电商仓储中心猕猴桃冷库、电商培训、电商试验种植示范基地;2017年以来,学校通过多渠道帮助六枝特区销售农副产品7500万元。

    “社会服务是高校肩负的重要责任,科教报国、追求卓越是中国科大的初心使命。”中国科大党委书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舒歌群表示,“学校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发挥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平台和中科院的力量,巩固脱贫成效,为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