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大年 温暖在身边
■2021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惦念是小家 更念为大家
王强
有一种情愫,叫“回家过年”。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承载着对亲情和团圆的美好期盼。
牛年春节将至,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为了防止因人员流动导致疫情传播扩散,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教育部部署各地各校精心准备做好疫情防控、尽心尽力做好服务保障、暖心关爱做好春节慰问,让留校过春节的学生,能够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家在外地的师生纷纷就地过年,家在本地的积极落实防疫抗疫要求,共同努力降低疫情风险。
有一种温情,叫“就地过年”。就地过年也是年,就地也能过好年。为了让身在异乡的师生感受到阵阵暖意,体味到幸福的味道,各地各学校纷纷出台关爱措施。“一起看春晚”“一起做志愿服务”“一起贴春联”“一起品读传统文化经典”……一些学校通过举办类似的迎新春活动,让留校师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有的地方和学校还为留校师生准备丰盛可口的年夜饭大餐,送上防疫物资、新年红包等礼包,让大家过一个安全、和谐、温馨、文明的春节。
有一种情怀,叫“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家后个人,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精神标识,是把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生动诠释,涌现出许多舍小为大、舍家为国的感人事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的舍意味着担当担责,小家的默默付出担起了疫情防控的重任。疫情面前,我们不是旁观者,抗击疫情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今年春节不能返乡过年,但我们万众一心、目标一致——把疫情防控得更好,为了未来更美好的团聚。
(作者系本报记者)
北京·留校大学生
别样校园年味浓
本报记者 欧媚 施剑松 董鲁皖龙 林焕新
立春后的清华园,玉兰已经长出毛茸茸的花骨朵儿,校园里春节气氛渐浓,学院门口挂上了红灯笼,宿舍楼贴上了春联,食堂贴上了窗花……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靳翔宇第一次留校过年。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实验室,有时也去学校运动场馆锻炼身体,“学校保障做得很好,生活和平时一样,没有影响”。
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夕夜清华留校学生预计有5000多人,是往年的6倍左右。为保障留校学生正常生活,学校实验室、图书馆、自习室、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继续开放。学生食堂不停伙,确保留校师生春节不返乡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今年寒假,北京有7万多名大学生留校过年,与往年相比人数大幅增长。各高校如何保障留校学生寒假生活,让留校大学生度过一个温暖喜庆的春节?
2月5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寒假留校学生工作会,要求高校通过采取“四个一”举措把留校学生工作做得有温度、暖人心,包括建立一条24小时响应热线、为留校学生送一份爱心礼包、开展一次深入的谈心谈话、提供一份校园文化生活菜单。北京各高校多措并举关心保障留校学生,让校园增添了不少年味。
记者走访北京多所高校了解到,为了让留校学生过一个像在家一般温暖的春节,北京各高校充分保障校内体育运动、生活服务设施开放时间,为留校学生学习科研、体育锻炼提供条件,并精心设计、组织安排了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杭州西湖、武汉黄鹤楼……34个省级行政区的地标建筑全部被“搬”到了北京大学。走在北大校园,每隔几百米就会发现一座布置喜庆的全国各省份的地标置景,不少学生在自己家乡的置景前拍照留念并且投递明信片。
据了解,今年北大寒假留校的学生、教职员工、后勤保障人员总计上万人。为了丰富学生寒假生活,北京大学启动了“快乐北大人、健康北大人、奋斗北大人”主题教育活动月。
“快乐北大人”主题推出云上舞台、心理微课堂、经典阅读等活动;“健康北大人”发起跑步打卡、冰上运动会等活动;“奋斗北大人”邀请杰出校友在线讲座、连线基层选调生对话,为学生个人成长道路选择答疑解惑……
“千里之外解乡愁,没想到留校过年还有这么多惊喜。”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吴平凡说。
2月3日立春,中国人民大学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写春联·送祝福”活动。几名擅长书法的教师和学生在红色宣纸上挥毫泼墨,写下一副副春联和福字。围观的师生一边欣赏一边喝彩。
早在1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就向全校学生发出公开信,向大家发出倡议:“让我们一起加强防护,听从指挥,科学防疫,守护安宁。”不少学生因此选择留在学校过一个特殊的春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留校学生每人赠送了100G校园流量,方便留校学生学习生活。同时,辅导员、导师每日全覆盖、点对点联系留校学生,一对一指导学生开展学习、科研。前几天,经管学院专职辅导员唐鹏飞刚和留校学生一起包饺子过小年,现在又忙着为学生发放春节“新春大礼包”,里面有防疫物资、零食,还有从除夕到正月初七的食堂餐券。“这几天,我们会把新春礼包送到每名学生手中。”唐鹏飞说。
“寒假期间学校生活一切都有保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级硕士研究生刘静静家在河北,这个寒假她计划留校完成毕业论文并为就业做准备。刘静静说,今年室友们都留校过年,没有觉得孤单。
为了让留校过年的200多名中外学生健康平安、暖心欢乐地过好大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筹划一场主题为“云聚北外,共贺新春”的线上春晚,邀请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为留校就地过年的同学表演节目,共度春节,以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让留校学生“在校”如“在家”。
“留校过年其实并不孤单。虽然不能回家,但处处有人关心,处处有家的味道。”北京外国语大学研三学生小煦说。
“导师已经给我定了研究方向,需要阅读大量文献。我正好可以把这个假期当作一次机遇,争取开学后遇见更好的自己。”老家在河北石家庄的北京交通大学2020级硕士生郑晨玮决定好好利用这个特殊的寒假。
长沙·西藏班
“过年好,扎西德勒!”
本报记者 李伦娥
“寒假里都干些什么?”
“上课”“锻炼”“排节目”“补英语”……面对记者的问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西藏班60名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但学生们都表示“很开心”“蛮充实”。
这两个班的学生是初中起点的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大多来自西藏山南地区。
学校1月18日放寒假。“我们从1月10日就开始对他们进行了特别的安排。”西藏班学生所在的城南书院党总支书记邹华秀说。她向记者展示了几份材料:西藏班寒假安排、上课安排、开餐方案、联欢晚会节目单,学生的学习生活被安排得清楚明晰,甚至包括春节礼物清单。
“知道一师好,但没想到这么好。”二年级894班学生群宗卓玛说,2019年9月30日,当她用了10天时间,从西藏阿里的日土县牧区草场来到学校时,面对到站台来接站的老师,看到有热水和空调的宿舍,她十分感动。在校的日子里,细心的老师发现群宗卓玛吃饭总是只打一个菜,进而了解到她家里较困难,就向学校申请免收她的餐费。
学生西洛白玛是在福利院长大的,她说,在学校,老师们就是自己的亲人。学习有困难,老师多次义务补课,还安排高年级汉族同学“一对一”帮扶;晚上吃泡面,老师烧开水;冬衣太厚洗不动,老师用洗衣机帮着洗。
今年春节正好是藏历新年。“到时会有一个隆重的联欢会。”邹华秀说。
年前,894班30名学生全都参加的、反映大家不远千里从西藏来湖南求学的舞蹈《路》,获得了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这将是联欢会上的保留节目。“过年好,扎西德勒!”视频里,女生索朗曲奇用标准的普通话大声朗诵着。
湖州·职业培训
新春“年货”送技能
本报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李华
“这4种馅料可大有讲究:冬笋寓意节节高,荠菜谐音是聚财,虾仁又叫弯弯顺……祝愿留在吴兴过年的朋友来年芝麻开花节节高,诸事亨通弯弯顺。”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室里传来阵阵香味。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美食培训班的线上教学直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多地提倡就地过年。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一个安全、欢乐、祥和的暖心年?湖州市吴兴区根据各乡镇(街道)及学校实际,向“外省留吴人员”推出了一份免费培训“菜单”,为其留吴就地过年送上精神大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