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十四年 抗联精神代代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东北烈士纪念馆。资料图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值得纪念的日子、值得颂扬的名字,这样的历史是红色的,充满了精神和力量。

    14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是凝重的。东北抗日联军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乐章,用动人心魄的英雄事迹写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别具特色。

    英雄事迹指引后人不断前行

    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这些英雄的故事流传在白山黑水间,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学校、公园、街道坐落在东北大地的各个城市,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铭记。

    在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矗立着高大威武的杨靖宇将军雕像:头戴皮棉帽,身穿军大衣,裹着绑腿,足蹬草鞋,手持望远镜,目光炯炯……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后改为靖宇县)与日寇只身作战中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其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十分震惊。

    “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站在那棵常青树下,我感觉将军离我们很近很近,我似乎看到他在林海雪原战斗的身影……”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士班学生王睿妍说。

    东北烈士纪念馆矗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静谧、肃然。“这条街原本叫石山街,1946年更名为一曼街。”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说。目前该馆设一个机构、多个展馆,包括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2015年,东北抗联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抗战十四年——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陈列》正式对外开放,抗联战士使用的武器、电台、文献等328件藏品见证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阴谋,成为血淋淋的现实。东北大地,生灵涂炭,灾难深重。愤怒的东北同胞义勇当先,保卫家园。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日号召,团结民众,组建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抗争14年,直至抗战胜利……”在纪念馆的序厅,讲解员的介绍把人们带入了那些斗争场景。

    赵一曼就是诸多抗日英雄中一个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名字。“九一八”事变之后,赵一曼被派到东北,组织领导反日斗争,先后在沈阳、哈尔滨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和工会工作,1933年4月,与中共满洲省委其他同志共同领导了著名的哈尔滨市电车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

    1935年秋,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被俘。

    一份尘封的日本档案,记录了赵一曼牺牲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对赵一曼女士的电刑,操作准确,新式电刑器具功能发挥正常,给了赵一曼女士超负荷的最大压力。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实物,每一段文字,都让参观者重回往昔峥嵘岁月。“英雄们的事迹犹如红色种子,从浸润心田渐渐长成了一棵根深叶茂的常青树,抗联精神已在一代代人的心中扎根,指引后人不断前行。”参观者王蔷写下感言。

    据不完全统计,在东北抗日战争期间,有上千名东北抗日联军指挥员英勇牺牲,其中军以上干部就有38位,师级干部100多位……杨靖宇、赵一曼等是无数抗联英雄的杰出代表。

    将东北抗联精神发扬光大

    身着抗联战士服,佩戴袖标,演唱抗联歌曲……东北抗联博物馆有这样一支“红色轻骑兵”——黑龙江省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艺术团,这是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在2002年组建的。“团员40余人,平均年龄64.5岁,也有抗联战士的后代。艺术团走遍黑龙江省抗联遗址和战迹地,每年都到大中小学、工厂部队、社区演出近百场,用歌曲、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弘扬抗联精神。”艺术团成员王雅嫣说。

    “对于东北抗联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将这段历史写进教科书。”抗联老战士李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耄耋之年的她追寻着战友们的足迹,高举曾经战斗的旗帜,将东北抗联精神传颂在白山黑水间。从2002年开始,李敏不断呼吁将“东北抗联十四年历史”写进教材。

    进入新时代,十四年抗战的时间概念得以明确。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紧随八路军、新四军英模部队方队接受检阅。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一道,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抗联精神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扬光大。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是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道,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松友说。

    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当年,94岁的李敏接过记者送来的教科书,仔细端详,不停地说:“十四年抗战终于进教材了,意义太重大了!太好了,太好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东北抗联精神已成为一种内生动力”

    “吉林省把过去那种平面式的研究抗联,变成立体式的研究抗联,再加入新时代的元素,从传承红色基因这个角度进行深入挖掘。”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穆占一告诉记者,多年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大量东北抗联档案资料、详尽历史史实为依据,深入研究抗联史实,不断挖掘抗联精神及时代价值,取得丰硕成果。

    2018年6月,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联纪念馆成为首批吉林省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利用域内重点红色资源,特别是借助12个首批吉林省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统筹规划、区域联动,逐步形成了通化线、吉林线、延边线‘三线’格局。”长白山干部学院教师蔺立成说,“‘三线’总布局的形成,对深入开展抗联党性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哈尔滨市南岗小学校前身为1923年中东铁路局创办的普育学校,2019年7月1日,学校经批准更名为哈尔滨市一曼小学校,成为又一所以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烈士名字命名的学校。

    “校名不仅承载着我们对英雄的深切怀念,也明示着师生对伟大英雄精神的不懈追寻。我们就是踏着英雄足迹前进的后来人,缅怀民族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抗联精神。”哈尔滨市一曼小学校校长刘玉波说。

    “传承要像接力一样,不掉棒,不失传。我们通过编创参演一部‘大戏’,把东北抗联精神‘刻’入到了师生的骨子里。”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应力说。2016年,该校200余名师生编创完成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已在国内巡演40多场。

    在东北师大附小,“走近人民英雄杨靖宇”主题系列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六年级学生安思诺说:“学校要求我们阅读《杨靖宇传》,观看影片《杨靖宇》,还请来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志伯伯,给我们讲述将军生前的故事。”“我们尝试把红色教育语文教学加以融合,让孩子们在读传记、看电影、听故事、写心里话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英雄,进而体会爱国精神。”该校校长于伟说。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王会平表示,利用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抗联精神,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缅怀革命先烈、回顾红色历史、矢志砥砺奋斗……每一次祭奠、每一场参观、每一次学习,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继承先烈遗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这是每个人的心声、不竭的动力之源。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