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建机制 整体协同铸闭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指明了思政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必须着眼变局,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打造思政课教学闭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反思“痛点”与矛盾,整体谋划打造闭环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不断在改进中加强,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诸如认识模糊、教研思路不宽、教材内容不鲜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思政课教学而言,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说理不充分、感染力不强、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足等“痛点”,依然存在内容多与学时少、付出多与收获少等矛盾。

    基于上述“痛点”与矛盾,重庆三峡学院思政课改革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网络教学如何“实”、理论教学如何“讲”、实践教学如何“做”、课程考核如何“评”等问题为导向,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推动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网络学习任务化、理论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课程化、课程考核多维化等机制,构建“四化”协同教学模式,让网络教学“实”起来、理论教学“专”起来、实践教学“亮”起来、考核评价“活”起来,打造有“备”、有“知”、有“行”、有“评”的“四有”思政课,形成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为中心并最终回到学生的教学闭环。

    探索网络学习任务化机制,打造有“备”的思政课

    信息技术为解决思政课“痛点”提供了便利。如何监督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为此,学校探索建立任务驱动的线上学习机制,通过任务布置、单元测试,引导学生率先熟悉教材、形成思维碰撞,为课堂理论教学做好知识储备,打造有“备”的思政课。

    聚焦基本知识,搭建线上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基本信息、成绩策略、课程结构管理、班级管理、题库建设、测试管理等环节,将教材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知识点讲授教案、制作PPT并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课程资源定期开放。

    设置基本任务,引导互动讨论。通过成绩策略管理,以任务驱动引导网络学习“实”起来。学生需完成微视频和PPT学习,通过互动交流、讨论答疑、小测验等任务,获得相应的线上学习成绩,同时也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依据之一。在互动讨论、释疑解惑等环节强化教师网络巡课,引导学生准确认知,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亲和、认知加法与减法相统一。

    探索理论教学专题化机制,打造有“知”的思政课

    如何做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在系统研究教材体系和对学生线上学习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学校打破按教材的章节体系进行平铺直叙、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热点、难点问题,实现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打造有意义、有学理的有“知”思政课。

    吃透教材重点,确定讲授主题。通过集体备课,把握教材精要,确保课程基础和核心内容在专题教学中得以系统化体现、规范化实施。根据各门课程定位和任务,一方面遵循理论“从源到流”的内在逻辑发展线索,另一方面排查线上学习的基础知识,处理好马列经典的“逻辑力”、社会热点的“吸引力”、已有认知的“排斥力”以及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说服力”等关系,形成相对独立又自成系列的理论专题。

    回应学生期待,凝练专题内容。内容设计突出学生“关注”。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心理,引入学术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注重把规律揭示与历史叙事相结合,把理论阐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实践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对接。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打好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研讨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的组合拳,实现了教学理念从“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教学形态从“单向度”向“多维互动”的变迁。

    探索实践教学课程化机制,打造有“行”的思政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知识体系有效转变为学生的信仰体系。但是实践教学如何落实?如何克服其虚化、形式化与随意化等问题?为此,学校探索构建实践教学课程化机制,回归实践的教学本位,打造知行统一的有“行”思政课。

    回归教学本位。课程实践本是一种教学活动,理应与理论教学同目标、同进程、同考评。通过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地位同等,目标任务同等,规范要求同等,释疑解惑、深化理论观点、促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功能同等,解决以往实践教学“散养”问题,促进二者内在统一、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设置“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采取“单独设立、独立运行、独立考核”的模式,从思政课理论教学课时中抽取40学时设置“综合实践”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定课程大纲、拟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结构、规范考评办法等,实现实践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任务驱动、导学结合、践履体验、展示汇报等引导督促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实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探索课程考核多维化机制,打造有“评”的思政课

    课程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基本手段,也是形成思政课教学闭环的关键环节。如何改变一纸试卷定成绩的单一化评价弊端,实现课程考核对“教”与“学”的有效导向、评价和反馈?为此,学校探索建立了统合知识能力与信仰、线上与线下、过程与结果的多维立体课程考核机制,打造有“评”的思政课。

    突出全过程评价,构建知识、能力、信仰等多维复合的综合化评价体系。一是考核内容多维。从“知识积累度”“能力提升度”“价值认同度”“理论践行度”四个维度对学生思政课的学习进行考核。二是考核方式多维。把网络平时检测、期末客观题机考和开卷主观题的精确评分、课堂考勤表现的量化评分、课后作业的等级评分、课堂发言和参与第二课堂的鼓励评分结合起来。三是评价主体多维。构建起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民主互评等多维评价体系。

    (崔广平 任鹏 徐承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