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百年天津医专 缔造健康卫士摇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08年,前身为北洋女医学堂,是中国历史上首所公办护士学校。天津医专具有明显的行业办学优势,位居当今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前列,是职业教育类型化的典型、服务“健康中国”的窗口,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国家“双高计划”中仅有的一所卫生类高水平高职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别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目前,学校正在高质量推进“双高”建设,在立德树人、产教融合、“三教”改革、质量型扩招、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立德树人培养人才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国育才,思政育人。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全校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双高”建设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施党建引航工程、组织力提升工程和思政育人工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到党组织“五个到位”,党支部“七个有力”,党员干部“四个过硬”,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校事业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紧紧围绕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规律,融入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融入京津冀经济发展要求,融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融入医护执业技能标准,融入医院企业工作实际,建成了“五个融入”的卫生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传承、创新、发展理念,弘扬南丁格尔、白求恩精神,着力推进学校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职业教育文化历史传承基地,构建了具有卫生职教特色的校院企共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系统推进思政教育改革

    培养仁心仁术医学生

    结合职业特色,打造有活力的思政课程。学校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强化“三融入、三贴近”原则,突出问题导向,开展项目式专题化教学;聘请驰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为兼职教师,创新“行业楷模+思政教师”双师同堂授课,提高教学针对性;融入岗位素质要求,打造系列专题抗疫思政课;实施思政课主辅教线上协同授课模式,有力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截至目前,已建成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案例库,开发红色主题、医者风范、好医生、好护士、抗疫典型等思政教育案例700余个。

    融入岗位需求,系统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卫生健康领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建设,使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全过程。每门课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素质要求,挖掘提炼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系列课程思政案例,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建成“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老年护理”等35门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

    形成“党建引领、一平台双驱动、三贴近三融入”的思政育人模式。建成集思政教学资源库、思政教育服务中心、学习中心、活动中心、教学中心、统计与评价中心于一体的“一库五中心”开放性思政教育平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使思政教育紧密贴近岗位需求、学习生活、时事热点,融入卫生行业传统文化、卫生职业精神、岗位素质,培养卫生健康人才。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500名优秀毕业生作为天津卫生战线的骨干驰援武汉,千余名毕业生奋战在全国各地抗疫一线,优秀学生抗疫事迹得到央媒广泛关注,系列报道荣获全国职业院校融媒体联盟“职教战疫杯”好新闻奖。思政教师团队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学校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

    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推进集团化办学,创新体制机制。在原天津卫生职教集团基础上,充分发挥天津行业办学优势,与5家附属医院、20家教学医院“校院一体,共育人才”,形成具有卫生职教特色的“天津模式”。联合京津冀16所院校转型升级为辐射京津冀、服务大健康的卫生健康职教集团;主动对接卫生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以“专业群”为核心,包含行业协会、医院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国际院校90家机构的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职教集团发挥资源集聚和辐射效应,整合行业优势,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抗疫英雄谱,鼓舞抗疫勇士;建设创业就业平台,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开发大规模咽拭子采集标准,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建设多语种抗疫资源,在助力海外鲁班工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学校校院共育管理模式特色鲜明,2019年被评为教学管理50强单位。

    推进混合所有制学院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医专鹤童长照学院、星创视界视光人才与产业孵化园、威莎世纪美容学院等混合所有制学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和护理(老年护理)专业为试点建设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校与北京301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等高水平医院、企业共建订单班60余个,通过订单培养校院深度融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建特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基地、师资队伍,形成了校院一体、校院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卫生健康技术研究院,打通卫生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堵点”。针对健康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培训推广环节的“堵点”问题,在市卫健委支持下,建立卫生健康技术研究院,立项卫生健康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百余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研究20项;与行业、医院、企业共同开发公众心肺复苏、小儿推拿、健康管理等系列卫生健康技术标准,面向公众开展认证培训。建立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标准体系,承担2020年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任务,全年培训各系统、各区重点岗位人群共计5万人。

    建设全国首个照护师学院,突破“一老一小”人才培养“难点”。近年来,在社会老龄化、二孩政策放开等影响下,社会对照护师需求陡增。学校在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及相关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企业通力合作,组建健康照护师学院,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多元化办学格局,将健康照护人才培养培训、师资队伍、基地建设等纳入行业统筹管理,形成管理、教学、资源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健康照护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三教”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建成系列优质教学资源库。探索建立卫生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评价标准、课程思政建设标准、新形态教材建设标准。建设并更新护理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国家级别教学资源库,用户覆盖200余所院校,使用人数达44万余人,被兄弟院校引用搭建个性化课程2000余门,为助力全国同类院校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护理、药学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推进核心课程和模块课程建设。建立11个专业及思政课、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教学资源库,用户覆盖全国200余所院校。

    坚持“德能并重”理念,校院共建新时代双师。学校立足校院合作,不断深化“师德引领、培训赋能、考核激励、团队协同”的教师发展机制。制定学校师德建设管理办法,选聘教育、临床专家建设思政专家工作室,组建师德宣讲团,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强专兼职教师一体化建设、培训、评优,促进立德树人的师德建设与救死扶伤的医德养成相统一。在护理、中医、药学、美容、口腔领域选聘行业专家推进专家(大师)工作室建设,与高水平医疗单位、健康服务相关企业共建8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进校院共建临床教研室、临床学院,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临床执业要求相统一。对接模块化教学改革,推进结构化团队建设,引导专兼教师相结合、专业教师与公共(基础)教师相结合、相关领域专业教师相结合,培育教学创新团队,促进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统一。护理专业团队获评养老服务领域国家级别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口腔医学“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药学服务大师工作室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紧贴岗位工作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远程“床旁”教学,强化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连续6年获得8个全国一等奖,2019—2020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3项国家级别一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4项市级二等奖,1项入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成果展示片,1项国赛现场比赛居组内之冠,2020年一等奖获奖数量在全国职业院校中排名首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