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月28日,山东淄博淄川经济开发区西山联校小学生在展示学党史跟党走手绘画。 翟慎安 李家宾 许丽萍 摄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红色传承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教育、心系学校、心系教育工作者、心系广大青少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团组会、主持召开各种重要会议、深入基层学校考察调研等多种场合,发表了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专栏,认真学习总书记指引教育发展的声音,反映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鼓足干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栉风沐雨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一百年的峥嵘岁月,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今天的青少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少年有志气,国家有未来。只有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江山才能永不变色,党的事业才能生生不息。

    “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

    “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2018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收到了最美的儿童节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党的十九大后的第一个儿童节,习近平总书记以给革命老区小学生回信的方式,强调红色基因教育,更富时代深意——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今天的中国从何处来,新时代的中国向何处去。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2016年4月,在参观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明确提出了“从娃娃抓起”的要求。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认为,加强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是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铸魂。教材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充分利用好课程教材主渠道,有利于在广大儿童青少年心中厚植红色基因,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7年9月1日,小学一年级和初一的新生走入新校园时发现,新学期的新书格外“新”,他们迎来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育部统编三科教材。《朱德的扁担》《为人民服务》《黄继光》……一个个革命人物鲜活生动,一篇篇课文意味深长,革命传统教育在统编教材中得到加强。

    据统计,在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中,小学40余篇、初中30多篇课文体现了革命传统教育。这是一本站在历史节点上的教材,背后是凝结着140余位编者耗费5年心血的“国家行动”,帮助广大青少年儿童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

    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2019年已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高中阶段三科统编教材2022年前将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更是进一步指导了学校铸魂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

    历史虽已远去,但精神永放光芒。青春隔着时空对话,相同的红色基因产生强烈共鸣。

    以战争时期小推车支前、战地救护等为情景设计比赛,在山东临沂,学生深度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英勇,在具体、形象、直观的场景中领会、把握革命传统和老区精神的实质。

    红色故事广场、红色文化长廊、红色作坊、红色书屋、红色影院,在江西瑞金,这些“红色驿站”让宏大的历史变成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学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补足精神之“钙”。

    唱红歌、讲红军故事、走红军路,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告诉下一代,我们怎样走来,未来去向何处。

    瞻仰革命遗址,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事迹……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全国广大儿童青少年在学习革命传统的大课堂中汲取成长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思政课建设发表论述,他说:“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一场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改革创新攻坚战打响。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中央和教育部文件密集出台,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四梁八柱”基本定型。

    37所全国重点马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党的创新理论“飞入”思政课堂,思政课的主题、主线更加旗帜鲜明。

    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教师队伍建设创优行动”“改革创新先行试点”等教育部系列年度专项工作接续展开,思政课的“春天”到来。

    国企领导、地方党政领导、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走进思政课堂听课、讲课成为一种“时尚”,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106411人,这是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首次突破10万大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规模和能力素质快速提升。

    从教材的分学段一体化,到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的嘱托正在有力落实。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显著增强,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高了。

    “如何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成为有温度的课程,这是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说。

    “小鬼,快跟上,别掉队。”戴上VR眼镜,长征路上的漫天飞雪、万丈悬崖出现在眼前,衣衫褴褛的红军从眼前走过……北京理工大学将虚拟技术引入思政课,那些远去的历史重现眼前,思政课“活”了,也火了。

    数据最有说服力。一项涉及200多所高校,近15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20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超过90%,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延安是革命圣地,你们奔赴延安,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赞扬这样一群年轻人“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这是怎样一支青春的队伍?

    从延安到古田、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小岗村到闽宁镇、从嘉兴南湖到大庆油田,他们走进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城乡社区,传承红色基因、了解国情民情、接受思想洗礼,用自身所学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就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全国已有170万名大学生、38万个团队接受了这堂有挑战的创新创业实践课、有温度的红色思政大课教育

    “当代青年要在历史的大坐标中找准人生的小坐标,勇敢肩负起‘强国一代’的历史重任,始终与人民同心同向、与时代同频共振,在爱国奉献中书写出彩人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说。

    2020年的岁末年初,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