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精神成为儿童的生命底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科大二实验天真灿烂的孩子们

    学校跨学科课程改革成果“与未来共进的课程重构——互联网支持下的统整项目课程”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首批)”;信息化课程“建学科统整项目课程,促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入选“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首批)”;课程改革核心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统整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荣获2017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

    看到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获得诸多具有影响力的荣誉,人们自然会觉得这一定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名校。其实,这是一所只有5年多校龄的新校——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南科大二实验”)。学校由深圳南山区政府部门与南方科技大学于2015年9月合作创办,建校仅5年多,却迅速崭露锋芒,散发成熟魅力。

    是什么让这所年轻的学校在短时间内收获满满?它何以获得家长的高度认可,并在国内颇有影响?南科大二实验校长唐晓勇表示,为了培养时代发展与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南方科技大学创新理念的浸润下,学校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基因。5年多来,学校一直以互联思维作为底层支撑,在跨学科课程改革方面大力开展创新探索,为打造深圳南山全新基础教育品牌、全面推进未来创新型学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改理念:着眼于关键能力

    面向未来的人才要具有4个关键能力:第一,认知能力;第二,合作能力;第三,创新能力;第四,职业能力。这4个关键能力如何培养?南科大二实验人认为,这些能力如果只从教材中去学习,很难得到全面培养。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学生要围绕主题去学习,这符合人的内在需求,就像人的大脑需要不断联结,不断反射,才能加强学习,主题式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知识联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记忆要变得深刻,就必须和真实场景产生关联,而教材是很难提供的。从多元智能理论的九大智能看,传统的考试主要以试卷测评方式来评价学生,更重视学生的语言与数理逻辑智能,这对于擅长其他智能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而有了统整式、主题式、项目化的课程之后,学生就有机会用各种方式去学习,各种智能才能得以培养。

    以往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基于教材的分科学习。而这种基于教材的分科学习重点聚焦学科考试,所有的思考都停留在文本上,缺少用文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培养。而真实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是跨学科的,学科之间是有关联的。包括STEM,很多专家说STEM是综合性课程,其实它的起点还是分科教学,只有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后,才能聚焦某个问题。可以说,分科教学让人变得专业,跨学科学习让人变得完整、多元。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仅仅面对教材去学习是不够的,他们需要面对复杂的真实世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南科大二实验的“统整项目课程”正是着眼于这样的变革。

    课改项目:聚焦核心素养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南科大二实验发起“统整项目课程”创新改革,初衷正是要打破学科内容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以及学科教师之间的壁垒与边界,聚焦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胜任力。

    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课程改革实际情况以及当今时代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南科大二实验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素养与能力培养为目标,多视角构建“统整项目课程”。目前,学校从“学科”和“主题”两个视角进行课程开发,重点开发了四种基本课程模式:学科内统整、跨学科教学、跨学科统整以及超越学科的主题统整,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其内涵和特点,但课程模式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在实践中各种模式之间往往相互交叉融合。

    统整项目课程聚焦三个核心关键词,即“统整”“项目”“技术”。“统整”是指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项目”是指课程组织实施与课程学习的形式;“技术”是指让数字技术成为教学和学习的底层支撑。重构课程的愿景是重塑传统的课程形态,将传统的分科教学和创新的跨学科学习并行融合,让学习与生活联结。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在浸润式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

    课程主题的确定是统整项目课程学习的首要任务。南科大二实验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考虑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在一至八年级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实施一个主题课程:一年级的“职业日体验”“全球六大生态与世界文化探索”,二年级的“多元智能”“美丽中国”……七年级的“黄河颂”,八年级的“生涯规划”,20多个主题均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教材和真实生活中进行选择。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2019年起,南科大二实验把PBL(项目式学习)嵌入到统整课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基于问题的深度学习,推进PBL常态化全员实施,让探究精神成为儿童的生命底色。

    南科大二实验数学教师曹雪介绍,以四年级的“茶文化”课程为例,采用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围绕茶的文化、茶的用途、茶的经济价值等主题开展相关阅读,上集体课、分组课、分科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小组探究性学习,课程内容融合语文、数学、历史、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统整项目课程主题是“黄河颂”,在经过第一阶段的集体大课、第二阶段的分组学习、第三阶段的分科教学后,学生在假期前往黄河流域开展研学旅行课程。郑州、洛阳、西安、延安,学生们在黄河博物馆探寻华夏民族诞生与发展的历史,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壶口瀑布等地探究黄河治理,了解“多面”母亲河的特点、先辈千秋治河伟大而艰辛的历程等。研学归来后,学生们自选主题、查阅资料、深度探究,开展小组项目化学习,撰写研究报告和小论文,并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论文答辩,与全国各地的联盟学校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南科大二实验研学旅行课程从2017年寒假开展至今,覆盖二至八年级,学生的研学足迹已踏遍祖国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前往新加坡开展STEM课程学习。研学课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问题探究、深度阅读及人际交往等能力。

    为了让课程更广泛、更便捷地联结真实世界,2019年9月,南科大二实验推出了“博物馆课程”,与学校统整课程融合,以跨学科探究的方式带领学生们走进深圳的历史、自然、科技、艺术等主题博物馆。每个周末,都会有一辆“博物馆大巴”从南科大二实验开出。在“深圳民俗”课程中,学生们走进深圳博物馆,通过鞭打土牛催春耕、下沙“盆菜”系亲情等场景,认识深圳本土广府和客家两大民系;在“南头古城的前世今生”课程中,学生们走进南头古城主题博物馆,了解深圳本土古迹及城市化开端的过往历史……

    在这样的真实情境“课堂”上,学生们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分享者、探究者,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探索。学生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也使学校的课改理念落地生根。

    课改成果:创新经验走向全国

    南科大二实验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用“统整”的视角推进课程改革,开展跨学科学习,通过横向、纵向、主题式的协同发展,整体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校长唐晓勇为课程带给学生们的长足发展感到非常欣慰。

    南科大二实验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大胆尝试与实践,不仅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搭建了创新的平台,为STEM、课程统整、研学旅行等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为全国“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实践样本。5年多来,学校课程团队共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专著《中小学在线教育指南》已正式出版。学校课程入选国家精准扶贫项目——乡村青年教师公益培训计划;学校发起“统整项目课程全国教师培养计划”,通过网络直播,辐射到全国20个省市150多所学校;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优秀案例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5年前,南科大二实验先行先试;5年后,南科大二实验初心未改。如今,南科大二实验不仅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更为深圳“双区驱动”提供了一份面向未来、富有创新精神、全国一流的基础教育新锐派学校样本。唐晓勇校长说:“南科大二实验很年轻,年轻就有活力,年轻就有激情,敢闯,不怕输。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背景下,学校将再出发!”我们相信,有着美好梦想的南科大二实验一定会走得更远,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徐春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