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亟须重建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前,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在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控辍保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后扶贫时代”来临,深化扶志扶智,亟须关注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质量改善,这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发展实况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实效。

    校外教育生活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完满的儿童教育,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即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着教育。儿童的生活世界里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以或显或隐的方式发挥作用。当前,农村儿童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源于校外教育效果不彰。因此,除了学校教育改善外,还需要给农村儿童构建一个丰富的、有教育意义的校外生活世界。

    在“后扶贫时代”,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的重建须走自助与他助相结合、以自助为主的路径。他助主要通过外部力量来帮助农村儿童,为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的开展提供先进理念和基本物质条件,并推动自助的开展;自助即充分发挥农村本土力量,通过提高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动员本村力量,整合本村资源,以本村人为主重建本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

    目前,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的建设过于依赖他助,自助能力不足。多年来,民政部、全国妇联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参与建设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这种外在的服务组织毕竟数量有限,且一般采取定期进村服务模式。农村儿童要建构日常化的、本土化的校外教育生活,还需要在借助这些力量的同时,进行自助。

    自助是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重建的主要路径,要提高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自助能力,为农村儿童提供一种日常化的、本土化的校外教育生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挖掘当地生产生活中富有教育意蕴的“亮点”,整合成具有本村特色的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项目。农村教育资源历来很丰富,如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等,但其具有自发性、分散性、无组织性等特征,因此,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专业整合,形成自觉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本土化儿童校外教育生活素材。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可邀请村民与教育扶贫专家一起,发挥彼此优势。另外,在占有大量本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素材基础上,学校要对开设哪些活动及达到什么教育目的有整体规划,设计诸如泥塑、绘画、手工、村史村情村貌讲解及其他符合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项目等。

    二是要在村内建设一支以本村村民为主的常规儿童校外教育生活志愿者队伍。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发现,每个村都有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或称之为“乡贤”,他们在本村各类事务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一些老年人身怀绝技,多才多艺。因此,在青壮年村民大量外出工作的情况下,有必要发掘蕴藏在农村老年人中的积极教育因素。借助国家教育扶贫战略,对这部分老年人加以引导,使其成为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的志愿活动者。如此,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的重建才会有可持续性。

    三是要成立村级儿童校外教育生活组织机构。农村儿童校外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开发和村民志愿者队伍的组建,都有赖于发挥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不断提高教育文化建设能力,统筹协调人、财、物及活动场所等资源,并指定专人负责本村儿童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自觉有效的社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意味着安全、健康与和谐。通过教育帮扶政策,充分发挥农村教师指导作用,并引导社会志愿者对农村儿童校外教育活动负责人及当地志愿者进行培训。通过这种自觉、有组织的村级教育治理,逐步改善农村儿童校外教育生活品质,农村教育脱贫的目标才可能真正实现,才可能从根本上为农村儿童提供一种完满的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黄明东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